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论中国式的协商民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
//m.auribault.com2014-01-15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于咏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探索人民民主实现形式。在探索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等新思想,作出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等新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既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等民主观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对“群众是真正英雄,群众是力量源泉”这一群众观的彰显。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协商民主,简单地讲就是不同的主体通过平等的对话、充分的沟通、理性的讨论,共同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治理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虽然兴起于上个世纪后半叶的西方国家,缘起于对西方竞争选举民主带来问题的反思,但是它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却很早就在中国大地上孕育成长,并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应该是指中国式的协商民主。

  实际上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协商民主的实践探索。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的“三三制”,就是中国式协商民主的雏形。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商谈成立新中国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式协商民主形成并发挥作用。1978年人民政协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载入宪法,标志着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得到肯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我们党把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广泛运用到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不断推动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我们党反复强调建立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建立党、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协商机制。1993年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入宪法。2011年中共中央正式使用协商民主这一概念,强调要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结合起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可见,中国式的协商民主并非照搬而来,而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实践探索经验的总结和凝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历史唯物主义民主观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式的协商民主,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民主观的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民主观坚持的是人民立场,遵循的是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拥有决定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国家治理的最高权力原则。马克思曾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活动而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毛泽东也曾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以及社会实践的主体,其利益诉求和愿景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这决定了其国家主人地位的合理性。为此,马克思主义政党都以推翻压迫人民的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为奋斗目标。

  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根据中国实际探索出来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历史唯物主义民主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中国式的协商民主,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民主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须坚守历史唯物主义“民为主”“官为仆”的民主观。

  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人民性,核心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信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按照《党章》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中国式协商民主,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集中表现。

  之所以说中国式的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因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的是群众的政治参与和政策制定中与群众的互动协商。可见,群众路线本身就包含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蕴,它与中国式的协商民主存在着契合。发展中国式的协商民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可以把蕴含民主价值取向和特征的群众路线,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范畴,从而使群众路线获得新的政治意义和制度保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⑥6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