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善用“不完美定律”
■张西成//m.auribault.com2014-07-22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有一个“柯美雅定律”这样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有改革的余地。有一首歌这样唱:“你追求完美,你想的太美”,其实“我们天生不完美”。凡此种种都说明,任何事物美中总有不足,洁白并非无瑕;从事任何军事改革或变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世人总结道,有三类人执行力不够强,即耍小聪明的人,追求完美的人,思考过度的人。按理说,追求完美并没有错,但如果过度、过分地追捧完美而置行动于不顾,那就有些得不偿失。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曾提醒人们:“决心的赤热光彩,被过分审慎的思考蒙上一层灰色,在这种状态之下,伟大的事业也会遭受挫折而丧失行动的意义。”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理论研究大都把“是如何、谓如何、应如何”作为逻辑范式,而且必须“论之有据,言之有理”。但模糊数学理论认为,没有充分的根据并不说明观点不成立。克劳塞维茨也指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但不能确保战争中的人们像攀登脚手架那样处处都有依据。关于未来的理论设计,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想象、一种创意,有些非驴非马甚至无厘头的构想,也许正是创新的开始。未来学家托夫勒说得好:“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远比百分之百的准确性更为重要。理论并不一定非十全十美,非得威力无穷才行,即使谬误也有它的好处。中世纪制图家画的地图错误百出,也不精确,可是没有它们,伟大的航海家永远也不可能发现新大陆。”

  基辛格曾讲,所谓决策,有时就是在49%与51%之间的抉择。世间万事万物,在它未成事实之前,谁都不敢拍胸脯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决策诺曼底登陆之役,丘吉尔已拟好了战役失利的检讨书;决定出兵抗美援朝,毛泽东也做好了不惜“重上井冈山”、“再打十年游击战”的准备。我们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但什么叫“有准备”“有把握”?除了物质条件必须具备以外,某种程度上讲它也是一种主观标准,都必须服从服务于政治需要。有时,敢打必胜的胆识和勇气,就是最好的把握、最好的准备。

  一个时期以来,很多人想改革,却总是怕失败,总想等到“条件成熟”。其实,条件并不是等成熟的,而是逐渐干成熟的,在干的过程中完善,让不成熟的东西逐渐成熟。毛泽东说:“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美军认为,情报与作战相辅相成,通常根据情报组织作战,但通过作战往往能得到需要的情报。现实生活中,把条件成熟作为行动的起点,那只能有一个小小的假设,即时间停止。但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暂停都只是一种错觉。对于不敢迎接挑战的人而言,也许不曾失败过,但可以肯定,也从来没有赢得巨大成功过。

  面对日新月异的军事变革形势,秉持永远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但又永远不放弃对完美目标的积极进取,让理性的深呼吸与感性的快动手相得益彰,理应成为当代军人的科学态度。当然,那种借口不完美而无所用心、盲目蛮干,使本该接近完美的变革无法达到完美之做法,当属我们必须防止和克服之列。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