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实现中国梦要坚定“三个自信”
廉昇//m.auribault.com2013-12-10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西方文化“全球化”的产物,所谓“普世价值观”也在中国引起热烈讨论。面对这样的讨论,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通过这样的讨论,使我们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排除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干扰和阻碍。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的标准。简单地说,价值观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是非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性标准。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超历史的、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同时,价值观和道德观一样具有阶级性。历史发展中不同阶级的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各不相同,以至相互对立。所以,超阶级的“普世价值”也是不存在的。

  价值观是历史的传承、是现实的产物,也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落后的价值观和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一样,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破坏社会的和谐、动摇国家的根基,给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尊崇的是“天地君亲师”的伦理思想,讲究的是“忠孝节义悌”的价值理念。“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这对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民族的儒家文化的传承。其中的精华部分仍然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大多数民众价值倾向,如我们民族的血脉一样,绵延不断。但其中的糟粕部分,比如忽视个人的权利和创造力,阻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所以,我们既否定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永恒道德”、“普世价值”,认为对于道德传统、伦理文化应当进行历史的、阶级的分析,又强调必须立足于今天新的时代实践,通过扬弃、吸收外国文明优秀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

  新中国建国60多年,在党的领导下,尽管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有历史传承,又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当今中国道德倾向和价值观发展的正确方向。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找到符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充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当前,我们必须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他们在外交和军事上,以“重返亚洲”、加强军事同盟、挑起领土争端等方式,以强硬的“围堵”方式来阻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意识形态方面,以所谓“普世价值观”、培植所谓“民主派”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企图在党内和国内民众中,以“激进”和“保守”进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以否定和摧垮党的领导。其目的,就是搞乱中国、分裂中国,使我国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社会制度、价值取向也一样,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民主与自由只有结合本国实际、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土壤里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切原样照搬的舶来之物,实质就是盆中之花、缸中之鱼,注定不会有强大生命力的。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梦,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民主之梦、自由之梦。我们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扩大开放,排除一切硬干涉、软颠覆的企图,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肿瘤医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