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舒圣祥:高考加分项目应走精细化之路
//m.auribault.com2014-07-04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发出高考加分造假谁来查质疑的同时,也许我们更该反思一下高考加分制度本身的漏洞

  辽宁本溪高级中学87名体优生加分涉嫌造假;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今年有74名学生获得高考体优加分也被公众质疑。假加分、蹭加分、买加分,甚至有家长直接出钱办赛事给孩子买冠军……近年来,体育加分乱象频出,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拦路虎,极易成教育腐败重灾区(7月3日《北京晨报》)。

  一所学校加分考生竟占全省十分之一,一所学校的一个年级竟然拥有36名足球特长生,倘若不是数量上实在对比鲜明,“学校负责联系,家长掏钱办证,足球4万游泳8万”的体优生加分造假黑幕,大概都不会被曝光吧?虽然教育部表示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具有加分资格的考生由5万人减至3万人,但是,只要高考加分通道仍然存在,造假现象也许就不会停止,而且想必不会是个案,被曝光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在发出高考加分造假谁来查质疑的同时,也许我们更该反思一下高考加分制度本身的漏洞。目前,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可分为照顾性加分和鼓励性加分两大类。照顾性加分包括烈士子女等;鼓励性加分,是指特长突出或作出卓越贡献的考生,如体育特长生等。前者看的是身份证,后者看的是荣誉证。具体到加分造假,诸如二级运动员之类证书是可以造假的。

  尚未开考,就可以手握加分,这是有条件的家庭之所以对加分造假趋之若鹜的缘由所在。而且,所有的加分都是硬通货,丝毫没有使用上的限制——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粗放式的高考加分管理。除烈士子女等极少数加分项目外,绝大多数的加分项目都应该有具体适用的使用条件,这是避免高考加分造假、促进加分公平的关键所在。比如,体优生加分应该只在报考相应专业时适用。

  高校对体育加分考生缺乏强制性规定,学生加分进入大学后是否加入专业队继续训练全凭自觉,造假被查出来的概率本身又是如此之低,那么,有条件的人家,为什么不去造假搞加分呢?试想一下,如果体优生加分不是在提档时无限制地直接加,而只在报考高校招生目录中明确可以适用加分的相应专业时才可使用,造假的动力是否会因此减少?提档时不直接加分,录取相应专业时才加分,这是鼓励性加分项目应该走的精细化之路。

  高考加分关系到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要做到公平公正,不仅要在加分资格获取环节加强监督,同样需要在加分使用环节增加限制,让粗放式的加分变成精细化的加分——高考不能一考定终身,高考加分更不能一加定终分。

  公开才见实效

  权力威力之大,几乎无孔不入。证书造假,是因其具体操作、认证为少数部门少数人掌控,给后门生留了后门。证书注水,是因为复试环节过于形式化。如今对高考文化课考试监考,可谓高科技无所不用,比如全程电子监控等,为什么在体育加分复试中不拿来借鉴呢?要想断了特权者霸占这种稀缺资源的机会,唯有公开透明。连复测都不敢公开,只能加剧公众的疑虑。这样的复测,又有何意义?(晴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