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构建郑州航空港区国际化综合创新体系
//m.auribault.com2014-01-15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刘建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提出,力争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区要遵循综合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和国际合作的路径,通过“点—轴—网”的辐射带动,推动内陆物流、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的跨越发展,形成引领中原经济区、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实施综合创新驱动,就需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创新和服务创新,构建郑州航空港区国际化的综合创新体系。

  制度创新,探索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探索适应国际航运和贸易发展环境的体制机制。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国际航运和贸易发展环境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在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上取得优势。协调推进经济体制、政府管理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创新。

  进行金融体制创新。积极创新航空融资、物流金融、航运保险等金融业务,例如设立融资租赁公司,跨国公司可以开设离岸账户,集中管理境外成员公司的外汇资金等;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和后台服务机构,尽快组建航空港区银行。

  技术创新,促进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形成。形成具有明显航空指向性的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构建由企业、高等院校、中介机构等组成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际化技术创新网络体系。

  完善创新主体和建设创新平台。在航空港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建设通用航空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等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测试平台、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推进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创新特区,支持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引进国际技术贸易机构,建立好国际技术市场,促进技术市场的跨区域整合和网络化,建设跨国技术转移服务网络体系。

  建立国际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和全产业链创新网络。探索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模式,建立多创新体、多学科的跨国创新网络的动态调节优化机制、国际化创新资源配置和链接机制,加快融入全球研发创新体系。

  人力资本创新,探索集聚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广泛集聚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善于开拓创新的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较高素质的普通就业者。

  加强人才体制创新。探索国际人才引进和集聚的新机制,提供人员长短期出入境的便利,吸引具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外国人到航空港区工作。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群。学习浦东经验,建立“国际人才服务联盟”,联盟成员主要由海内外人才社团组织、国际“猎头”等知名人才中介机构以及有国际人才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组成。

  服务创新,促进外贸出口新模式的发展。采取高科技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物流与客流充分结合,探索通过服务创新促进“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外贸出口模式的发展。

  进行供应链物流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创新工具,进行供应链物流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创新,为交易对象提供融资服务。

  探索“研发设计、服务物流”两头在航空港区,“加工制造”环节在航空港区之外的外贸出口新模式。通过“点—轴—网”辐射、延伸周边区域的产业和服务链,推动航空港区与郑州中心城区、郑汴新区等联动发展。

  构建中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发展航空物流数据处理、信息服务、智能通信软件开发、生物医药研发、航空人才培训、航空商务咨询和认证评估等服务外包及相关服务业,打造我国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服务外包基地。⑥6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