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周潜之:排除危楼隐患不能受困于拆迁难
//m.auribault.com2014-05-13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住在危楼中的民众,都不能仅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应多一些大局意识长远意识

    浙江奉化、上海虹口相继发生塌楼事件后,住建部发通知要求各地尽快对老楼危楼开展安全排查。据初步统计,北京全市共有800余栋简易住宅楼达到危房标准,这些楼房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寿命原本只有20年,目前全都处于“超期服役”状态。虽然政府部门早就制订了腾退拆除计划,但因难以谈妥安置补偿协议,很多危楼的腾退拆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5月12日《新京报》)

    在发生塌楼事故后开展老楼危楼排查,多少有几分“运动式整治”的色彩。但从客观效果来说,“运动式整治”总好过“不作为”。在住建部发出通知后,各地政府都及时制订了危楼腾退拆除计划,这对于解开危楼困局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过,腾退和拆除危楼涉及复杂的利益博弈,很容易因拆迁难而成为一个死结。

    老楼危楼应该如何妥善处置?据有关部门介绍,如果对这些老旧简易楼进行原地加固改造,每平米的造价都高达1万元到1.5万元,加固工期长、周转费用高,加固的价值很低。除了极个别能够反映时代特色的公社大楼,能够以建筑遗产的身份予以原地加固和保护,其他绝大多数老楼危楼都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拆除重建老楼危楼,补偿安置问题就成了一个主要的冲突源。以北京为例,政府对简易楼居民的安置原则是就地安置、异地安置与货币补偿相结合,鼓励异地安置。但是,老旧的简易楼基本都位于中心城区,安置对接房却大多在五环外,住房条件虽不错,但医疗、教育等条件肯定不如原居住地,这让很多人都不满意。

    排除危楼隐患是政府的分内之事,民众为安置补偿据理力争也在情理之中,难道这个死结将无法打开?要解开死结,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住在危楼中的民众,都不能仅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更应该多一些大局意识、长远意识。

    对政府来说,那些蕴藏着巨大隐患的旧楼危楼,无疑是不知何时就会爆炸的炸弹。一旦发生与奉化塌楼事故类似的事件,最终难免会升级为一场公共危机。既然如此,政府部门要化解危楼困局,就不能只考虑成本问题,而应尽量以合理的补偿方案劝导民众有序撤离,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情怀。

    这种适度的妥协和退让,可能需要以较大的财政支出作为支撑。但是,“取之于民”的税收,本就应该“用之于民”,用财政资金安置危楼民众,具有充分的正当性。更何况,如果不及时排除旧楼危楼的隐患,在拆迁补偿方面锱铢必较,一旦发生塌楼致死的事件,政府部门要承受的经济损失和舆论压力恐怕都不会小。

    住在危楼中的民众是这个困局的另一主体,要避免旧楼危楼腾退改造工作成为死结,也需要这些人的积极配合。现实中,有许多人都守着一栋破旧的房子,希望能熬到拆迁时获得一笔巨款。这种渴望一夜暴富的心态,虽然可以理解,但显然并不值得鼓励。因此,希望那些“钉子户”们,别以公共安危“敲诈”政府。

    当然,北京今日遭遇的危楼困局,其实在全国各地基本上大同小异。这个由于历史原因所致的烂摊子,启示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如果不想在未来面对更多新的危楼困局,今天在建筑质量监管和城市规划方面,就应该汲取教训,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位,不要埋下隐患。毕竟,对现在负责,实质上也是对未来负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