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徐元锋:读懂农民的“现实”
//m.auribault.com2013-11-0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读懂农民的“现实”,才能改变农村的现实,这大概算是一条基层工作的辩证法

    云南省武定县插甸乡是个贫困山区民族乡,每逢“火把节”搞活动,除了乡里就数安拉村办得好,其中奥妙倒也简单:伙食办得好!而有的村因为不管饭,事情就办黄了:山路遥远,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有心思唱唱跳跳?

    常听有些年轻的基层干部抱怨:农民很“现实”,言语中带着些不解甚至不屑。产业结构调整,你不让农民看到能挣现钱他不干;征地拆迁,你少了一个子儿都不行;修一条集体公用路,你喊破嗓子投工投劳也没人听;土葬改火葬,说得天花乱坠也没人肯“吃螃蟹”。似乎在农民的“现实”面前,精英理论不好使了,美好蓝图哑了声了,甚至一片好心也白费了。

    但这样的“现实”不应该吗?咱一条条看:挖了柑橘种葡萄,赔了谁担着?“卖地”的钱还有许多花销等着,住院费不够医院让住吗?“壮劳力”都去打工了,“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干活也没力气呀;有老祖宗的规矩立着,一些基层干部也未必能痛痛快快地搞火葬。多看一眼,多听一句,农民“现实”背后伴随着无奈,并不是什么“鼠目寸光、不识大体”。再者说,“现实”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各自“现实”的方式不同罢了。

    年轻干部在基层或下基层,容易有的毛病是沉不下去,典型表现就是按自己既有的逻辑去揣度农民,始终进不了农村的“语境”。如果开一剂药方,应是“理解的同情”,唯此才能真正实现与土地的零距离。在武定县做新农村建设“总队长”的云南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陈真永说得好:“真想融入农民,你除了‘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得会‘同欢同庆同娱乐’。”也只有和农民一样“现实”起来,愁着农民的愁,苦着农民的苦,你才能找到改变现实的法子。

    不是吗?翻翻历史,“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唤起了革命的伟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起了改革的浪潮。尊重“现实”是改变现实的前提,“现实”中孕育着“自新”的办法。为了让插甸乡古普村的农民认识种植“色素椒”的好处,挂职干部赵娴自掏腰包租地试种。试验田里的辣椒苗被农民偷偷移走了,赵娴却高兴地说:“这回调整产业结构有希望了!”这就是尊重现实才会有的办法,尊重农民才会有的感情。

    而当你真正走进农民的心窝里,你会发现,那里其实是情义无价的超“现实”所在。你远道而来,人家拿出舍不得吃的东西招待你;你给他们做了一丁点儿好事,人家一辈子都记得,隔着千山万水都想着来看看你。而你若不顾农民的“现实”瞎指挥、瞎折腾,伤害了他们,那你也铁定逃不过民心“这杆秤”。

    读懂农民的“现实”,才能改变农村的现实,这大概算是一条基层工作的辩证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