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段同平台买同款商品为何老用户贵?-中工财经-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财经

消费

9年网购经历抵不上两年的“便宜”,高级会员不如普通会员“优惠”

同时段同平台买同款商品为何老用户贵?

针对这种大数据“杀熟”,专家表示要对用户数据的过度摄取和滥用进行规制

2020-11-16 07:25:2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兵)“在‘双11’消费时与室友都看中了一款化妆品,在使用相同优惠券,同一时段同一平台购买这款产品时,室友的购买价格为221元,而我的购买价格为238元,相差17元。”家住北京海淀区的魏女士近日向《工人日报》记者诉说,她本人有9年网购经历,而她室友刚参加工作两年,网购次数和金额明显低于她。她对自己遭遇的“杀熟”感到很生气。

  所谓“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比新客户要贵一些。记者调查发现,同一电商平台,不同消费者领取的优惠券也会不同。家住北京通州的赵先生表示,他在某电商平台的服装店铺获得的优惠力度明显小于同事的。他同事是今年关注此店铺,而他已经关注了5年。

  同一个人使用不同的账号登录同一平台也会出现不一样的价格。此前有媒体报道,有着12年网购经验的韩女士的高级会员账号在线上消费已将近26万元。除了这个高级会员账号外,她还有一个普通账号,使用时间仅5年,并没有多少消费支出。近日,韩女士在消费时发现,同样的商品,用高级会员账号购买比普通账号贵25元。

  一般来说,购物量越大、会员等级越高,享受的优惠力度越大。但“杀熟”的情况却是相反,让很多消费者感觉不爽。

  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调查数据,有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曾被“杀熟”;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类APP或网站“杀熟”问题最多。

  有分析认为,很多电商为了吸引新消费者,给予的优惠力度大一些,等把这些消费者培养成为常客,就不断缩减“甜头”,以至于形成新老用户完全不同的价格。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明表示,同一平台同一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给出不同的价格,这种方式的大数据“杀熟”属于不合法行为。

  被“杀熟”的消费者想要维权,往往困难重重。王晓明表示,由于经营者通常以商品型号或配置不同、享受套餐优惠不同、时间点不同等理由辩解,同时又不对外公布具体算法、规则和数据,所以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后,举证往往比较困难。而维权的周期又比较长,商家客服不断“打太极”,在损失不多的情况下,一般消费者会选择放弃。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看来,“杀熟”是一些电商平台摄取消费者个人数据,然后滥用的表现。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源上还是要规制电商平台对用户数据的过度摄取和滥用。如果一个用户一年内各种消费习惯、消费金额、使用优惠的情况全部被商家知晓的话,这就为电商“看人下菜碟”提供了条件。

编辑: 白胜利

财图

观察

专题

消费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