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我思我在-正文
带娃旅行:为“有用”还是图开心?
庞慧敏
//m.auribault.com 2016-02-2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这个春节,带着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飞到北京,以图重温《北京天安门》等经典小学课文的心情挤进假期出行的人潮中。临行前,结伴出游的几位孩爸孩妈感叹:这个年纪的孩子去北京最合适了,在课文里学过天安门,听得懂圆明园的那场大火,再到北大清华走一遭,让求学生涯的顶级殿堂具体化……

  我们一群家长为了避免孩子们“去了白去”,煞费苦心地每日筹划出行路线。长城与好汉挂钩,排在第一站,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圆明园、清华北大……这些极具代表性的地点依次排开,希翼着京城的千年文化底蕴,透过一砖一瓦能让孩子们入脑入心。

  但现实总是不按脚本上演,熊孩子们自有自己的旅行兴奋点。当我们请来专业导游在残垣断壁上讲述大清帝国的命运时,儿子却缠着导游,指正他带着儿化音的京普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当我们以为他会为紫禁城数百年的雕梁画栋惊叹时,儿子却对太监的前世今生刨根问底;当我们数着北大清华的名人大师时,儿子却一次次挣脱手跑到结冰的湖面撒欢……

  直到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在奥林匹克冰雪世界,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孩子心目中旅行的收获该是什么。那一天,南方长大的孩子们在白白的雪地上亢奋地瞬间四散,有的孩子顾不上戴手套就一遍遍地在雪地上挖坑,手冻得通红也毫不察觉,有的孩子一趟趟地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笑声此起彼伏。儿子不知从哪刨出一大块冰,紧紧抱在胸前,露出行程数天来最灿烂的笑容,招呼我给他拍照留念。

  那一刻,我发现,我们出发之初的目的太功利了。我相信,这些天的旅程,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难忘的,虽然他们没有对我们家长希翼的历史文化等有用的知识耳熟能详,但旅行的魅力不正在于收获各种各样的感受吗?对孩子们来说,感知在自己熟知的生活圈子之外,北方的普通话老卷着舌头,冰在太阳光之下并不会溶化,风刮在脸上可以吹出眼泪,这些亲眼所见所闻所感,既开阔了眼界,又引发了自己的思考,至此,旅行的意义已超越了“有用”二字。

  不止旅行,在孩子成长路上,从呀呀学语开始,“有用”二字不知不觉占据了我们抚育下一代的主旨。从幼儿园时学跆拳道可以锻炼身体,现在进入小学,周围的家长们又在交流英语奥数得早学,否则上中学就吃力了……

  尽管平日里家长们也喜欢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各种诸如陪孩子慢慢长大之类的鸡汤文章,可一回到现实中,总是不自觉地被一股强大的力量裹狭,在功利的路上狂奔。当看到他的测试卷分数落后时,会忍不住甩给他几张练习卷;当看到他为作文抓耳挠腮时,赶紧着手清理他小书柜里的漫画暴力类杂书……开过一次家长会后,连平日里倡导快乐学习的孩子他爸,回家后口风都转变成“努力学习就是得吃苦”!

  是啊,人都是活在社会中的,活在一个个小圈子里、一条条规则中,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在公认的成才标准下,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不可避免地会更倾向于摄取“有用”的东西,以期让他长大后能站到更大的舞台获得更多的资源。

  或许只有等身为家长的我们在内心深处修正并真正接受何为一个“有用”的人,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才能少些功利的追逐,才能更为看中孩子的笑容和心灵的富足。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