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老理儿”推动创新
徐 馨
//m.auribault.com 2017-02-0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呼唤创新,同时也容易产生创新焦虑的今天,一档可称成功的“综艺节目”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用“老理儿”推动创新。
  之所以用双引号突出这个文艺作品作为“综艺节目”的身份,是因为在当前的文艺生态中,电视综艺节目恰恰鲜有创新者:“宗”日韩、“宗”欧美,同质化现象普遍;也是经常引发质疑和讨论的文艺类型:追求娱乐效果最大化,思想文化含量贫弱。《挑战不可能》(第一季、第二季),这档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原创节目,在传播效果上创造了新高:全网总视频播放量达到3.325亿次,海外社交网站点击量超过13亿。何以如是?分析其制作理念,发现最核心者并不是具有颠覆性的“新”观念、“新”角度,而恰恰是最“老生常谈”的那些“老理儿”。
  哪些老理儿?其一,传递积极的主流的价值观,是文艺作品能够经久、广泛传播的核心生命力。这档节目聚焦普通人的非凡技能,传递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信念。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现实生活中从事普通职业的普通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看起来并不闪亮更谈不上耀眼的日常生活具有了崇高之美。
  其二,生活本身是最伟大的戏剧家。复制业内成熟的节目样式或模仿畅销于市场上的文艺产品的制作套路,貌似解决创意难题的“捷径”,实际上易被再度复制,难以持续“走红”。与其彼此“撞车”,难分李逵和李鬼,不如俯下身去,到生活中挖掘取之不竭的素材。以这一档节目来说,节目组来到山东、四川、内蒙古,也远赴印度尼西亚和阿尔卑斯山,寻找天赋异禀者,更寻找在生活挑战面前练就超凡技艺的普通人。航天员、测绘工程师、牧民、挖掘机司机……生活,为主创者提供了远远超出一档节目、一部小说或一个电影所能容纳的精彩。
  其三,以人物塑造为核心,讲述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如今,“人物”的地位在一些创作实践中已比较弱势,个中得失这里不做评论,“人物中心制”恰恰是这档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之一。比如阿尔卑斯山走钢丝一集,制作者放大了彼时3800米高空的风声和挑战者的呼吸声、心跳声,让“声音”成为人物塑造的有效手段。消防战士表现超凡技艺的一集,人们看到这个战士在生活中一次次成功的生命救援和“为大家,舍小家”的男儿泪。挑战者确实是向观众展示奇观,但这奇观仅仅是一扇门,观众推门望进的最终是挑战者现实中的人生。
  近来,同样印证着“老理儿”推动创新这一朴素道理者,还有一批集中出现的小剧场戏剧作品。《晚安,妈妈》《我是月亮》《人生不适情》《两只蚂蚁在路上》,这些小剧场戏剧让人眼前一亮,同时赢得了市场和口碑。究其共性,也是从生活中攫取创作素材,从看似庸常的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发现撼动人心的“新意”,这新意是平凡生活中最闪亮的那一瞬间,是现实锤炼出的平凡人的崇高之美——这新意就停靠在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从这一角度来说,文艺领域所谓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早已蕴含在最朴素的创作信念中,即,对生活的发现,发现,再发现。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