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吹牛”简历是教育之痛
分享到: | 更多 |
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太原晚报》1月6日)
简历“吹牛”是一种作假行为。固然,“今年就业市场形势严峻”,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时直接注明“学生干部优先”,还有的单位对应聘者的政治面貌作出明确规定……但这并非简历“吹牛”的理由。何况,今后大学生还将面对更多的压力,所谓“压力”显然不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遁词而已。
诚信是为人之本,诚信也始终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一课。诸如伪装党员、自我提拔、虚报学历、无中生有的“吹牛”,已经逾越了道德的底线,更可怕的是一些学生对造假毫无耻感。比如应届生论坛上,甚至有人认为“简历不造假,十足一大傻”。这其实正暴露出现行教育的一大缺陷。按照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我们的不少学生“知”的水平可能不低,但其“行”却表明,多年来的书都白读了。
毋庸置疑,这应该追究教育的责任。事实上,如今大学校园里的作假,比如代写作业、“租人上课”、论文抄袭,已经见惯不怪,在这样一种氛围的潜移默化之下,甫出校园,就简历“吹牛”,今后在社会的染缸里“浸染”之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作假行为。显然,教育者对校园种种作假的放任放纵,粉粹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抵销了教育效果。
也因此,一方面要加大简历“吹牛”的风险成本,打消作假者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对“吹牛”简历不能止于就事论事。重建社会诚信,当从教育开始。
编辑:周文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