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程振伟:“最悲伤的作文”上了一堂“生存教育课”
//m.auribault.com2015-08-06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大凉山女孩苦依五木感动了中国。她的那篇“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让人泪崩,更加发人深思。若是高考中真有叫做“泪”的命题作文,这篇作文能否拿到高分?还是用文本说话吧。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没有煽情,白描中透出爸爸和我们的阴阳相隔,“妈妈给我做好吃的”欲说还休,与“妈妈也想他了吧”内在相连,此处无须多说。

  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用词简洁,信息量巨大,虽多无奈,却透着坚强。

  那天,妈妈倒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小孩子怎么安慰父母?什么叫情商?这是最好的教材。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不来,样子很难看。我赶紧叫打工刚回家的叔叔,把妈妈送到镇上。“打工刚回家的叔叔”,谁说小孩不懂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天早上,我去医院看妈妈,她还没有醒。我轻轻地给她洗手,她醒了。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给他们洗脚,更不是在学校主持下向父母集体跪拜。孝心发自内心,见于小细节。

  妈妈拉着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妈妈想回家。”我问:“为什么?”“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其实是没钱治病,妈妈很聪明,用“没家里舒服”给孩子一个美丽的理由。

  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什么叫“大音无声”?什么叫“悲剧”?什么叫“哀而不伤”?此处是最好的诠释。

  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学以致用,真情实意,毫不造作。

  高考作文写作要考出情感意志价值观。此篇作文用词简洁精准,素材取自真实生活,感情真挚内敛,更可贵的是,其中透视出作者的坚忍、孝心、大爱,而且作者善于运用暗示、细节,感情含而不发,表现出极高的情商。

  从城市教育的标准考量,很难说苦依五木接受了高品质的学校教育。苦依五木接受的其实是生存教育。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而我们的城市教育却很大程度上脱离生活实际,遑论现实生存。为何城市里众多学生苦于找不到作文素材?为什么他们的作文充满虚情假意?为什么作文中处处透着对生活的无知无感?为什么他们的作文千篇一面,只见物不见人?

  那么我们是否该在生存教育上补补课?告诉孩子们,你们能有今日的物质生活,少不了父母的负重打拼;告诉孩子们并让他们相信,城里生活的小康难掩诸如大凉山地区的贫苦;告诉孩子们,现在好逸恶劳将来生活会有困难甚至国家都没有希望。

  最近新闻热炒五位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发现英国孩子“很难管”,笔者看来,发达国家的教育没有讲好“生存的故事”,导致孩子们认为“生存乃至生活很简单”。相比英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城市学校里倒不乏生存教育,让孩子有意无意的接受竞争,在踩着别人中获得生存发展。而相比农村学生,城市里孩子的教育还应该有更多的“生活特别是生存元素”,让他们明白,富足是中国,小康是中国,贫困也是中国;让他们明白,中国人现在有饭吃,不等于过去也有饭吃,更不等于未来一定会有饭吃,所以要……

  苦依五木让亿万中国人落泪,她的那篇“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其实意义更大,应让城市里的学生知道,作文要反映生活甚至生存状态;也应让城市里的教育工作者反省,目前对孩子的生存教育是否还有欠缺?

  其实,“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给这个国家上了一堂“生存教育课”。

  文/程振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