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夜校”成为全民学习新阵地
过去下班就回家,年轻人玩手机打游戏等是常态,现在自觉学习成为全新风尚——“工人夜校回来啦!”近几年来,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分厂等部门,通过骨干带头与自发交流等多种形式,把车间角落和工厂会议室,变成了夜间学习知识、探讨技术的新课堂。
图新闻
日前,建国门街道总工会“最美工匠”颁奖典礼在东宫影剧院举行,表彰8位地区“最美工匠”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做出的贡献。
“魔力”教师
教了20多年数学的尹志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像一名“数学教师”了。
最近她给教师们培训,不讲数学公式,不讲数学定理,却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对称美、简洁美等人文范畴的东西。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解题、考试,更是为了发展数学素养。”尹志淑觉得,要想发展数学素养,必须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
培训教师: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
尹志淑是湖南省娄底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身上有一堆光环: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初中“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湖南省师德巡讲专家……
但她说最看重的,是自己被列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
尹志淑说,有了教师培训师这个身份,她就可以名正言顺、义不容辞、不遗余力地宣传她的教学理念了。
“现在一部分数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太重视。很多学生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但不知道笛卡尔;知道勾股定理,但被问到勾股定理是谁发现的时,回答却是勾股发现的。”尹志淑显得很无奈。
她说,忽视数学文化的熏陶,只重视形式化的逻辑演绎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悲哀,就好比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
“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迫在眉睫。”2017年,娄底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的尹志淑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尹志淑下决心与工作室成员一起致力于数学文化的传播。
送教下乡,是尹志淑培训教师、传播数学文化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不久前,双峰县洪山一中的数学教师们就接受了一场“头脑风暴”。
那天,尹志淑以“数学文化与教学的有效融合”为题,给在场的教师作了一堂激情洋溢的讲座。
她从黄金思维圈谈起,鼓励教师们改变理念,引导大家强化目的意识。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转化和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讲座中,一个个相对陌生的数学词语在尹志淑的反复提及、反复论证下,深深印入教师们的脑海。
至今,尹志淑已在湖南省范围内主讲数学文化方面的讲座10余场,培训数学教师1000多人。她主讲的每一场讲座,都赢得了满堂喝彩。
除了送教下乡,尹志淑还通过举办“数学文化大讲堂”,邀请名家主讲,启迪教师们的思维;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数学文化课堂案例分享会”,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建立金字塔式的培训模式,定期推广名师示范课,力争影响和培养更多的教师。
“没有人文,哪来科学。”尹志淑表示,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与文学、艺术都是相通的。教师只有对数学文化的内涵理解得深刻,才能将数学这门学科教得更好。
教育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融合数学文化
激发尹志淑钻研数学文化的,是学生的一个提问。
“整数和分数为什么是有理数,它们比别的数更有道理吗?”一次上课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让尹志淑瞠目结舌、面红耳赤。
“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为什么。”她只好搪塞过去。
学生们虽然没有再问,但尹志淑却受了很深的刺激。她明白,这样的回答只能熄灭学生求知的火花,她为此深感自责。
从那以后,以往望着文科知识就头大的尹志淑踏上了钻研数学文化的道路。
她自我加压,刻苦钻研,从学习数学史入手,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终于赢得了“梅花扑鼻香”。
现在在课堂上,尹志淑能旁征博引地解答学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同时,尹志淑还不断探索将数学史等文化知识融入数学教学的路径,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定理公式的拓展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从而让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变得形象生动,把一堂枯燥的数学课上得趣味横生、通俗易懂,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不知不觉提升了数学素养。
2014年9月,初一第一学期第一堂课,尹志淑将数学史知识巧妙融入,穿插讲了数字“0”的来源,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当我讲到罗马教皇把引进‘0’这个符号的罗马学者的双手夹残废了时,很多学生都义愤填膺。”回忆起当时的教学情景,尹志淑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她说,讲完这堂课后,很多学生都跑过来告诉她,没想到数学这么有趣,小学很害怕学数学,现在决定从初中开始要好好学习数学。
这些年,随着对数学文化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尹志淑的数学课也上得越来越精彩。截至目前,她本人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学竞赛获一等奖6次;辅导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学比武获一等奖5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省级奖、市级奖的有几十人次。今年,尹志淑和她的团队还获得了数学文化省级课题立项。
“用脑袋行走,做思考的实践者;用脚板研究,做实践的思考者。”尹志淑一直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教育格言。她说,多年以后,学生们学过的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也许都会被忘记,但是数学文化会在他们脑海中“落户”,让他们受用终身。
征集启事 他们在讲台上挥洒自如,他们在授课时独辟蹊径,他们一走到黑板前,周身就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您都认识哪些“魔力”教师?欢迎提供报道线索。邮件请发送至magic_teacher@126.com
过去下班就回家,年轻人玩手机打游戏等是常态,现在自觉学习成为全新风尚——“工人夜校回来啦!”近几年来,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分厂等部门,通过骨干带头与自发交流等多种形式,把车间角落和工厂会议室,变成了夜间学习知识、探讨技术的新课堂。
日前,建国门街道总工会“最美工匠”颁奖典礼在东宫影剧院举行,表彰8位地区“最美工匠”在各自平凡岗位上做出的贡献。
新时代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中国研究”主体性的涵养与普遍性增进作为一个关键议题和重要突破点。
如今,课程建设越来越成为众多中小学精心打造的内容。为了凸显办学特色,许多学校可谓不遗余力,背后的动因是未来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体现在课程建设的能力与课程文化的打造上。
教了20多年数学的尹志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像一名“数学教师”了。
日前,2019国际劳动妇女节特别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90岁的郑小瑛一头银发,穿一件白蓝格衬衫,手执指挥棒,指挥干脆利落,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