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土著”朱永群-中工教育中工网
RSS

教育

名人坊

科研“土著”朱永群

柯溢能
2018-06-12 09:53:00

朱永群(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卢绍庆 摄影

■聚焦青年长江学者

  “在浙大学习的时光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你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人生非常重要的过程中,你们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形成了正确的科研理念和思维方式,同时建立了将来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联系。你们的科研事业在这里开始起航,人生也走上了更高的台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朱永群教授,在2017届冬季毕业典礼上致辞。

  用他自己的话说,31岁时从一名博士后成为教授,五年多来,伴随几届毕业生的离校,他的思想也在不断提高,从青涩向成熟蜕变。

最年轻的重点项目负责人

  读研和博士后期间,朱永群去实验室的第一件事情,常常不是马上去做实验,而是与实验室的科研同伴聊进展,经常顺着实验室从一头聊到另一头。朱永群说:“实验室是个大家庭,这样一圈聊下来,我对实验室每个人的进展都有所了解,对自己的实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锻炼了自己对科学问题的判断能力。”

  朱永群实验室近年来做出了很多好的科研成果,其实在研究生最初阶段他对生物学研究是非常陌生的。2002年从南开大学本科毕业,朱永群被免试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师从王大成院士攻读博士学位。本科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的他对从事生物学研究只有向往,但是并不了解。

  “专业跨度有点大,很多生物基础知识不知道,需要自己去学习。”朱永群回忆道,当时最基础的蛋白质电泳实验他都不会,于是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认真补学生物学相关的知识,在科研过程中也表现得极为刻苦。

  “我差不多每周都要通宵两三次,实验进度很快。”读博期间,朱永群的研究方向是结构生物学。每到纯化蛋白质时,总会有一段需要守着实验设备但相对空闲的时间。有的人会利用这段时间去玩会儿游戏,朱永群却利用它来阅读文献。他说:“很多人都非常刻苦,我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

  朱永群很早就养成自学的习惯,幼儿园毕业就直接跳级到小学二年级。初中是个认真听课但从来不做作业的学生,成绩却是全校第一。“不写作业的原因是我早晚都要放牛,没法写作业。但是我会在放牛的时候看书,很多时候我还会超前学习,其实老师们并不了解我这些情况。”朱永群笑说,这种自己慢慢培养出来的自学能力也帮助了他在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乃至现在科研事业的进步。

  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后,朱永群的时间表依旧很有规律,他以身作则,每天早上都会尽早赶到实验室,工作至少11小时。在这样的勤奋和努力下,朱永群实验室近年来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是当时浙江大学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开启交叉学科实验室

  2012年,在美国做完非常短暂的访问学者后,朱永群回国到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因为我们定的目标较高,实验室刚开始的时候,我急于去做很多的事情。”朱永群说,那时候实验室一口气开启了两个研究方向,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实验室没有几个人,而且都是青涩的、没有任何科研经历的学生,我马上意识到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开辟两条战线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的优势是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生化、细胞和结构等多学科方法,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在国内外并不常见,绝大多数生物学研究同行只会运用其中一种手段开展研究工作。”随后,朱永群精简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把研究重点紧盯在病原菌和宿主的相互作用上。

  “我的实验室很小,这几年也就六七个人,理想的情况是希望能有8到10个学生的规模”,朱永群将自己的实验室定位在小而精,避免对学生放羊式地培养。

  走进朱永群的实验室,目光会马上被黑板上的便签纸吸引,上面写着每位研究生一周计划的研究内容。“这样使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计划书,便于他们对一周要开展的研究有个总体的统筹,方便他们自己把握实验节奏,”朱永群说,“这也便于提醒我,不断去思考他们可能要碰到的问题。”

  这个研究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科学意义在哪里?有哪些以前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每当开启一个新课题,朱永群和他的团队首先都会在这些方面进行认真的琢磨。朱永群认为,选一个好的课题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定一个高的目标才会使人更加用心地去钻研。

  2017年10月,朱永群实验室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了病原细菌MARTX毒素的保守效应因子调节宿主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朱永群表示,具有MARTX毒素的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该研究对深入认识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013级博士生黄春峰是这一发现的共同第一作者,她说:“刚开始经历了很长的摸索期,遇到了很多困难,自己总会去想一想自己的目标,努力后发现再多的艰苦也都在不断探索中得到了解决。”

科研训练需要慢慢打磨

  朱永群说自己是国内土生土长的科研工作者,他主要的培养过程都是在国内完成,国外访问学者的经历只是让自己了解一下国外情况,培养学生的有些经验是从自己国内导师身上学来的。

  “我每天都告诉自己,学生们科研训练经验少,需要慢慢打磨。”刚开始看到学生实验进展缓慢,虽然心里很着急,但朱永群总是这样安慰自己。“需要容人的雅量,更重要的一点是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现在我实验室的学生获得了很多种奖项,包括浙大学生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以及多个国家奖学金。”

  曾经有一位学生,很多实验室都去尝试待过,最后没有导师愿意接收他,学院把他放到了朱永群这里。这名学生经过朱永群的指导,科研进展不俗,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朱永群是如何做到的?他手把手教这名学生如何开展科研。学生实验步骤设计不好,朱永群亲自设计好。学生实验样品准备不好,朱永群与他周详讨论。朱永群发现,这名学生非常勤奋,于是朱永群定好一个标准,鼓励他花更多的时间不断地改善,最终达到相应的要求,有的或许别人一遍就能完成的实验,朱永群鼓励他多做几次,不要担心实验耗材。经过这样不断的练手,这名学生最终被锻炼了出来。

  “学生都还是年轻人,存在缺点是正常的。”看着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学生,朱永群总是打趣说,科研训练的过程,需要包容的心态,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小孩一样看待。

  “打打气”和“泼泼冷水”是他指导学生的看家法宝。当学生对课题感到迷茫时,他会“打打气”鼓励大家,让他们认识到快要成功的希望。当有的学生盲目自信、偏离研究航道时,他会及时“泼泼冷水”点醒迷途。

  “导师的责任比学生要大。”这是五年来朱永群从一名青涩的博士后成长为成熟的科研工作者最大的体会。谈及对学生的期待,朱永群希望他们当中有人将来能够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也成为教授,并超越自己。“只有学生超越了自己,那才算是一位成功的导师,才发挥出了一位教师的最大价值。”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编辑: 王睿

图说教育

  • 智能借书

  • 五彩航海梦

  • 学习制作甲骨文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2018年第三批“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2018年第三批“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今天启动,媒体采访团将于6月11日至15日深入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江西等地,走进一线企业、班组,讲述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

  • 上海为技能人才成长畅通9条路径

    日前,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1年)》,明确到2021年,上海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明显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明显提高,技能人才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明显改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人才高地基本建成。

教育论坛

  • “最欣慰的事,莫过于看到万家灯火亮起来”

    “最欣慰的事,莫过于看到万家灯火亮起来”.如今,年近“知天命”的张黎明看着“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

  • 理性看待大学排行榜

    据报道,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日前发布了第十五期《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学中排名最高的清华大学从世界第25位升至第17位,北京大学则从第38位升至第30位。

名人坊

  • 科研“土著”朱永群

    “在浙大学习的时光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你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人生非常重要的过程

  • 金波:儿童文学之路伟大而艰辛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首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下文简称首届“双奖”)颁奖典礼上,他勉励年轻的幼儿文学创作者:幼儿文学之路伟大而艰辛。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