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苦中求 技在勤中练
“学在苦中求,技在勤中练”。走进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法能源公司)大兴矿采掘楼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0个红色大字,环望四周,所陈列的各类工具和模型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科技世界。
他对创新上了瘾
“保证了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每年仅一个项目就能创效160余万元。”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大连市首批创新型职工、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机装车间技术主任张世恩潜心研究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攻关,至今已有创新成果20余项。
“学在苦中求,技在勤中练”。走进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法能源公司)大兴矿采掘楼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0个红色大字,环望四周,所陈列的各类工具和模型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科技世界。在孙杰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个占地350平方米,由实训室、成果展室、多媒体电教室、控制室等构成的创新工作室,感受技术革新之旅。
转移阵地 让思绪“飞”起来
为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革新、传授技艺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兴矿成立了以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机大工匠、铁岭市特等劳动模范孙杰命名的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首席技能大师孙杰,以及其他单位的电气专业高级技师共计11名骨干成员组成。
“创新工作室是今年初才成立的,在这之前,我们的工作和创新地点都是在井下,在36摄氏度的高温炙烤下,在闷热潮湿的空气中,在机器轰鸣的噪音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那种环境难免会让人思绪受到限制。”孙杰回忆着,他说:“现在好了,工作室地点转移到了多媒体电教室,矿里还为我们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资料柜等设施,尽管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仍然要到井下作业现场进行反复实验,但是,有了这样的好环境,我们的思绪也都‘飞’了起来。”
据了解,从工作室成立之初,孙杰带领团队完成了井下水仓无人自动抽水PLC控制装置研制;智能保护器维修试验装置、电牵引采煤机低压控制系统实训装置研制;车间泵房红外线、PLC自动控制装置;真空接触器三相同期测试仪等30余项技术革新项目,为企业创效近2000万元。
创新精神 催生更多技术人才
孙杰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劳模精神催生更多人才,推动技术创新。为此,大兴矿把眼光放在人才长期培养上,以使创新发展厚积薄发。
实训教室配备了井下目前使用的智能型电气开关10余台,风机调速变频器,电气装配实训台,微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目前较为先进的设备,可对强电、弱电、编程控制器等进行电气实验、检测、试验和调试,为工作室的理论培训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条件。
80后青年技工孙宇,是大兴矿运转队的一名电工,经过孙杰创新工作室的培训后,他在矿里的一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电工工种状元,拿到奖杯的那一刻,孙宇兴奋地说:“以前只想着自己学历不高,只要能混口饭吃就知足了,是孙杰老师主动找到我来参加培训,真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进步,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还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在公司,乃至全市的技能大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现在,孙杰创新工作室每周四都要开展青工电气设备专业知识培训,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项目的技术攻关、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和开发修旧利废等项目,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另外,孙杰还将自己用了两年多时间写下的几万字技术笔记用作培训教材,带出徒弟20余人,有的成为生产骨干、有的担任班组长、有的晋升工人技师。
图片由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兴矿提供
“学在苦中求,技在勤中练”。走进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法能源公司)大兴矿采掘楼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0个红色大字,环望四周,所陈列的各类工具和模型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科技世界。
“保证了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每年仅一个项目就能创效160余万元。”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大连市首批创新型职工、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机装车间技术主任张世恩潜心研究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攻关,至今已有创新成果20余项。
近日,教育部批准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本科)更名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设置10个职业本科专业。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你过儿童节了吗?恐怕很多人的朋友圈这两天都被这个节日刷屏了。
当初说只去现场待1个月,最后一待就是整整5年!”前不久,刚刚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的港珠澳大桥外海人工岛总建筑师冯颖慧回忆起这5年的建筑设计工作时,仍然按捺不住激动。
从事未检工作15年,梅玫始终保持如火热情和奋斗激情,她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