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新的精神质地——从李敬泽《会饮记》谈起-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写出新的精神质地——从李敬泽《会饮记》谈起

胡妍妍
2019-03-15 08:47:18  来源:人民日报

  《会饮记》 李敬泽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个作家终归要对他的时代负起精神性的责任,以敏感的触须和发达的根系,牢牢伸向时代生活,也不断反哺时代生活

  洋洋洒洒一部《会饮记》,从2018年年底到现在,位居众多文学推荐榜单前列。原本以文学批评知名的李敬泽,经由这本书和之前同样引发读书界热议的《青鸟故事集》,成为作家中的“新锐”。

  所谓会饮,既是取自柏拉图名篇,意指一种相聚而饮、谈天说地、探讨人生与真理的精神生活,又把古典的拉向当代,把精神的放回现实——当下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普通一天未尝不是在“会饮”。不是吗?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身边或远方,历史或现实,宏观或琐屑,各种信息接踵而至,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和内心都像客厅一样,每日里任由古人、今人、新闻里的人、朋友圈里的人出出入入,往来相晤。如同《会饮记》的主人公“他”,在琐碎忙碌的生活现场溜号走神,来一场浮想联翩的精神漫游,又在沉浸历史深处时被现实抓个正着,遭到世俗人生的当头一棒。

  然而,追踪一个人的头脑是怎样出入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他者,并不是为了证明当下社会思想与情感的一地碎片,相反,《会饮记》努力在日常经验层面建立起与历史、社会的联系,从当代人精神生活的千头万绪中找到思想的轨迹与律动。所以,故事连着故事,问题扣着问题,虽野马尘埃、上天入地,却又能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碎片之上有“形状”可寻——《会饮记》以这种方式为当代中国人纷繁的精神世界赋形。

  不独《会饮记》,包括《小春秋》《青鸟故事集》在内的李敬泽其他创作,都呈现这种看似东鳞西爪、实则气韵贯通的风格,细微与宏大、自由与秩序兼而有之。从最后的形态上来看,说它们是散文,却不乏瑰丽虚构;说它们是小说,却写实得咄咄逼人;说它们是思想随笔,鲜活的生活场景信手拈来,甚至说它们是文学都要再三犹豫,因为作为一个颇有家学的历史和考古爱好者,李敬泽不惮于在其中史兴大发,从野史笔记到域外典籍,从奏章到类书,研究起来乐此不疲。难以归类的文体甚至已经成为李敬泽创作的一个标签。

  而文体是文学身处巨变时代的一个问题表征。互联网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无时不在冲击我们旧有的文体意识。以散文为例,今天自媒体上有多少新意迭出的文章都无法再用“散文”的概念套住,如李敬泽所言,如果我们还固守在原来文学散文的疆界,再过百年回头来看,会发现我们其实是在一个非常之小并且日益缩小的岛上画地为牢,任由新的创作形态像海浪一样拍打在四周,视而不见。李敬泽以自己“四不像”的文体无拘无束直接面对经验、思想、精神、想象的整体世界。

  归根结底,文体关系到今天文学的自信心与想象力。作为一位在《人民文学》和中国作家协会工作30多年的知名编辑、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见证并且亲身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风起云涌和潮流更迭。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对文学新势力不遗余力地发掘,还是对“非虚构”的大力首倡,可以看出,他一方面有对当代文学杂花生树、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包容,另一方面更有对当代文学走出圈子、走出文学史,去乡野大地、世俗生活和浩荡历史中固本强基,重建文学自信心和想象力的由衷期待。

  在《会饮记》中,我们能看到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新质地。他们更自信面对丰富嬗变的文化现场,对历史与文化张力有更充分的自觉,在日常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之间建立更崭新的联系。支撑这一精神图景的,是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的深刻变迁,是中国人对历史、现在与未来认识的更新与进步。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精神资源,我们的当代文学作品里若是既没有社会也没有生活,既不提供知识也不生产思想,对文化潮流的嬗变浑然不觉,一味去浅薄堆砌、空洞抒情、乏味自转,谈何为时代立传、为读者提供滋养?文学失去想象力,是从失去对自身价值的想象力开始的。

  而真正好的文学,天视地听,有敏感的触须和发达的根系,牢牢伸向它的时代生活,也不断反哺它的时代生活。若干年后,会有人捧起今天的当代文学进行历史考古:这里留有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印记;他们怎样调动一切感官来感受此在,给不可名状之物赋形;他们如何在古今之间冲撞,让历史与现实熔于一炉;他们如何守住并且重新开辟汉语文字的大好河山;在他们自由淋漓的生命故事背后,有何种精神的严肃与庄严?站在历史的河流中,李敬泽说,一个作家终归要对他的时代负有精神性的责任。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实学思想

    近日,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播出了上海川沙老街区,该集主题是“实干兴邦”,这里正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家乡。黄炎培先生一生致力职业教育事业,追求实用教育、发展实业。20世纪初,教育受过去“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还很深

  • 君子能劳 后世有继

    在去年教师节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家庭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这次大会还提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劳动的意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孩子的成长中,德智体美劳将缺一不可。司马光把“能劳”提到事关家族存亡的高度,是生存的根本,家族兴旺的根本。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依靠艰苦持业,才能生存发展,家族也才能立足、延续,子孙才能兴旺发达。家族如此,个人亦如此。

  • 劳动教育一本万利

    长期以来,劳动的育人价值及功能被家长忽视,是非常遗憾的。曾有行家言:一个人的劳动素养在成长和生活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像一个人的书卷气无法掩饰,一个人的劳动素养甚至可一目了然。过去在农村订亲,婆家人首先要托人偷偷观察女孩的家务活做得怎么样,而娘家人也会托人观察小伙子干农活怎么样

  • 从全要素生产率看高质量发展

    缘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这个经济学中常用的概念生产率衡量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资源是稀缺的,让稀缺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是任何生产过程都追求的目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又被称为投入品。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的入党时间为何是1920年

    今天的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在登记表的“入党时间”一栏1920年初,毛泽东身处北京,正忙于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就任湖南督军

  • 改造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英雄王杰的共产主义思想改造观

    编者按:王杰,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1965年7月14日王杰,牺牲时年仅23岁,入伍不到4周年,被誉为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入伍后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