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农民启蒙 破解“三农”问题之出路
//m.auribault.com2014-05-27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世纪以来,时贤对于启蒙运动所包含的各种价值和哲学观念的“启蒙反思”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启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存在着巨大反差。启蒙研究过于“书斋化”,未能贴近现实问题。将启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继续进行启蒙,已经呈现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诉求。而“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将启蒙与农民相结合,“农民启蒙”这一概念便呼之欲出,应运而生。相较于市民而言,农民启蒙还远不够深入,还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与危机,更像一块正待雕琢的璞玉,只要认真打磨,就可以借鉴启蒙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在多元现代性的视野之下探索破解“三农”问题之出路。

  农民启蒙,奠定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现代化的前提是“人”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民”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更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如果我们承认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这个理论前提,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再也没有比启蒙显得更为迫切了。”(张宝明语)现代化应该是一个涵盖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步的整体概念。在这个整体里,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契合才是求得整体进步的根本保障。

  当前,农民的生活方式已经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的广泛推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思维方式的转变却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民仍然依据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组织生活,茫然失措于逐步改变的生活方式与缺位的主体意识、社会意识、规则意识、权责意识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巨大紧张,无力消解横亘在自己面前的巨大困惑。因此,要通过农民启蒙——中国式的现代性启蒙消解农民的困惑,培养其与现代化相契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塑造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农民启蒙,传递农业现代化建设正能量

  当前,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过程中,很多惠农措施并没有得到农民太多的回应,譬如挪作他用的文化室、尘封的远程教育站、“热闹”的村民选举、闹心的住宅高楼、困惑的合并建校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其原因在于没有顾及农民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所需、所求,而只是主观武断地为农民设计一切,导致很多措施的结果是热闹一阵子而已,留下的只是一些锁锈的摆设。我们应该从《庄子·应帝王》篇混沌之死的寓言汲取警示,绝不能用“倏”“忽”“造福混沌”的方式来造福农民。

  各项惠农措施的落实要彻底祛除“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毛病,一定要从农民实际出发,一定要让农民自主选择,而不能单独依靠外在的强制力去执行。所以,农民启蒙,一方面是启蒙农民,围绕农民主体性建设,塑造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人生态度,以规避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现代性危机;另一方面可以说是在农民启蒙的过程中启蒙我们自己,以“超越启蒙的心态”(杜维明语)扩展农民启蒙的视野,深化农民启蒙的道德敏感,耐心打造农民启蒙的底盘,将启蒙的理性主义与传统的感性主义相结合,从而将农民启蒙打造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

  农民启蒙,建设农民的精神家园

  新世纪以来,受市场社会规则的冲击,以往人们所信奉的价值规范已不再成为日常生活的准则,而是以工具理性的方式追求现世生活的快乐、幸福,满足世俗的欲望。人生观上的物欲主义和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当下的精神危机。

  这种精神危机正逐步向广大农村蔓延。传统农民那种处在生命的生物周期之中、到垂暮之年即对生活感到“满足”的生活方式正被击得粉碎。跨越到现代社会的他们也像现代人一样,不再对生活感到满足,也开始沉迷于永远不满足的物欲。逐物失己,农民传统的精神家园遭受重创,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处,导致精神层面的心灵危机。要解决这一危机,还必须依赖于农民启蒙。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启蒙,积极建设农村的公共文化,使农民在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之后,能够掌握现代精神生活,抓住生命中确定的东西,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处。惟有如此,惟有中国农民能够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妥善安置自己的精神与心灵,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保障。

  农民启蒙,开发中国的伟大力量

  “中国伟大的力量是农民,这种伟大的基础和潜伏的力量还没有开发,我们要开发出来,才有力量。”晏阳初先生近一个世纪前掷地有声的话仍在我们耳际回响。今天,我们破解“三农”问题依然要依靠农民,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但是,当前农民作为主体的力量依然还潜伏着,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解放思想,方能开拓进取。新阶段,要开发农民的力量,必须取径于农民启蒙,通过启蒙,将农民从蒙昧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从前现代的认知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黑暗的“不成熟状态”。解放农民的思想,培养其主体意识,确立其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使其真正成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启蒙,开发农民的力量。(李卫朝 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段性成果。)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