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青年向往美好生活是改变故乡的动力
韩浩月
//m.auribault.com 2016-02-1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更多

  春节回山东老家县城过年,我比往年早几天。多出来的这几天,我是有自己想法的。离家多年,我想多感受一下家乡变化,重新计算一下自己与家乡的距离。总体来说,我们县城不大,但却越来越多地拥有大城市的气质,这种气质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上。

  我住的酒店边上,开了一家咖啡馆。咖啡馆的品位格调一点儿不比大城市的差:经营面积大,装修风格精致,服务态度好,若不是时时响在耳边的乡音,真会让人错以为是在北上广的某个咖啡馆里。我很女儿都很喜欢这家咖啡馆,甚至动了因为有这么一家咖啡馆而回老家的念头。

  这次回家前,我的堂弟老三就打电话给我,问我详细的回程,说要去50公里外的火车站接我。他新买了一辆汽车,正处在新鲜劲头儿上,愿意干点跑腿的活儿。回家后才知道,我的堂弟老二、老三、老四、表弟、大妹夫都在同一年新买或更换了汽车,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崭新的汽车钥匙。

  我对几个弟弟的买车行为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他们买车的想法,一是出于孩子的考虑,接送上学方便,不怕冬冷夏热。二是在闲暇时可以出门旅行,方圆两三百公里是他们的旅行目的地。虽然车暂时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他们觉得,身边的人都买了,自己不买说不过去。在选车的品牌上,他们和一线城市人的想法差不多,都觉得德国的品牌更值得信任,“皮实”是首选理由,其次是追求性价比,喜欢买车内空间大一些的。与一线城市人的选车理念的最大区别是,他们绝对不买日本车。

  车多了,县城的拥堵状况让人头疼。早中晚三次高峰,排队在十字路口,颇有身处北京国贸的感觉。短短的几百米,愣是开不出去。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我的策略是尽量走外环,路虽绕远了一些,但时间却节省了很多——是的,我们县城也有了外环,有了“大货车不得行使县城内道路”的提示。县城也有了新区,政府办公部门在新开辟的宽阔大道,开建新的办公大楼,把单位从老城区里迁移了出来。走在这条大道上,目睹道路两侧的政府机关,颇有行驶在长安街上的感觉。

  一线城市的水景房最贵,我们市里有水景房,于是我们县里也就有了。县里把东边一条常年无水的河流,建了条大坝拦了起来,积蓄了一些水,沿河修好了路,建设了公园,公园旁边又建设了商住楼。据说这是一种新的开发方式,房地产商与政府合作,先把环境搞好,再盖楼卖钱。县城街头的房地产广告中,也出现了“衣锦还乡,买房养老”的字眼。

  谈论买车买房,抽空看个电影,县城生活方式日渐趋同于一线城市。以前我一直有个问题没想明白:在我们县,一没有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二没有纳税很多的大型企业,三没有得天独厚的商业环境,是什么支撑了经济的发展?今年我想明白了,是县城年轻人对城市生活的热烈向往和勇敢追逐。为了实现理想中的生活,他们付出了特别艰辛的劳动,他们把不为人所知的辛苦藏在了背后,而把值得拿出来给人看的光鲜一面展现出来。他们承载着不可承受之重,但也乐此不疲。县城青年,和那些漂在北上广的青年们一样,为了梦想透支着自己的青春。

  人们想要逃离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里有太多的焦虑无可摆脱,因此家乡时时成为自己的遐想对象,觉得回到老家就可以找到一种闲适的生活。可现在不一样了,县城生活的节奏现在也不慢了。县城有理由拥有更好的、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许多从小城里走出来的人,都盼望她能够永远拥有过去的安静、淡定、缓慢,但这对于生活在县城里的人是不公平的,有时候你的理想主义,会变成别人头上的紧箍。你不能为了自己的美好想象,而不对别人的追求送上祝福。

  过去一年,看了许多关于农民变市民、城镇化建设、贫富差距加大的深度报道,持悲观态度的居多。但有一点是值得乐观的,只要小城里的年轻人有勇气、有胆量、有信心,他们就会创造更多的可能。他们会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如果缺少了年轻人那股对生活的热情,县城才是可怕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