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工会-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工会

理论实践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如何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020-12-07 14:32:4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并强调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光明智库特邀专家分析建言,并请获得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4名劳模本科班学员代表分享成长成才经历。

  本期嘉宾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姜大源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首席技能专家 高凤林

  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韩喜平

  技术员于江涛(右)在为装置调整炉温。光明图片

  人才不应按层次分工 应按类型分工

  光明智库: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足仍然存在。对此,您怎么看?

  姜大源: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种看法,把整体的社会分工看成层次的不同,认为职业有高下之分。实际上,人才不应按层次分工,而应按类型分工。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技能人才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更多人开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但不愿投身职业教育、不愿走技能成才之路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

  高凤林: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言,阻碍我国技能人才整体素质提高的瓶颈包括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政策落实、评价督导、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今天,国家发展要靠各方面人才支撑已成共识,但很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在当今世界局势的严峻挑战下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职业发展环境有多么重要。

  韩喜平:除了观念认知外,技能人才培养中专业设置“大而全”,教学和实践“两张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不力,线上线下培养资源整合度不够等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现阶段我国技能人才培养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一些企业担心自己的技能人才“养不住”“留不下”,宁可高薪聘“外援”,也不愿把大量资源投放在耗时长、见效慢的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中,从而影响了企业内部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职业环境。

  高级技师邹毅(左二)在讲解机车车轮加工技术。光明图片

  构建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光明智库: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就此,您有何建议?

  韩喜平: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融合与合作的时代。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路径。一方面,产教之间、校企之间要确立购买服务的框架协议,形成常态化的供需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均要扮演好融合参与者、平台构建者、关系维护者角色,坚持应用办学、突出实战导向,切实解决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与产业企业需求侧脱节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推动形成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畅通劳动者多元化成长成才渠道。

  姜大源: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现代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要实现跨界、整合和重构。

  所谓跨界,是指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除了学校学习基地外,还有企业学习基地。从教育规律讲,既要关注人的成长、认知学习规律,还要关注个人在企业、社会中的职业成长规律。

  所谓整合,就是把教育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产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比如,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产生“化学变化”,促动学生更好成长。

  所谓重构,就是打破原有教育体系的封闭性,重建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未来社会,科技研究研发的周期会越来越短,通过一次性教育使劳动者掌握一生所需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建立多次性教育的畅通渠道,每一级教育都对应一个完整的职业资格,随时可以根据劳动市场的需要输送相应人才。同时,也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帮助其重新回到教育学习中来。

  安徽合肥,工人参加焊接技能竞赛。新华社发

  让技能人才始终站在发展潮头、技术前沿

  光明智库: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激励与培养也很重要。如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

  高凤林: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一方面要帮助和引导人才在本专业领域提升、拓展,另一方面,应帮助合适的人才与其他各类人才一样,向管理岗位和技术研究岗位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海阔凭鱼跃”。人才评价激励也十分重要,应持续健全科学客观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切实解决人才评价失衡问题,改变“重设计、轻制造,重管理、轻技能”的人才发展不均衡现状,充分体现技术工人的特有价值。

  韩喜平:应当进一步完善对高技能人才的各项激励措施,落实子女教育、安家住房等方面的特殊奖励政策;打通高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加快推行企业首席技能人才制度,由企业管理、评定、聘用、考核首席技师;完善企业工匠、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转换通道,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加大产业工人创新扶持力度。此外,政府还应指导用人单位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倾斜,实行高技能人才退休待遇特殊津贴制度,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姜大源:一是实实在在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比如,规划建设一批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先进工作者展示馆、纪念馆,让技能人才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与敬意。二是改善工资待遇、各项福利,在评奖评优方面对技能人才给予适当倾斜或设置专门奖项。三是增加学习培训机会,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为劳动者提供一系列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培训机会,包括安排国际学习交流等,把终身学习理念落到实处,让技能人才始终站在发展潮头、技术前沿。

  此外,技能人才培养应从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入手。劳动教育启蒙于家庭、强化于学校、存在于社会,只有从小入手开展,才能形成覆盖全民的科学正确的劳动观、人才观,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才能蔚然成风。

  天津职业大学学生们在校内工匠精神体验馆体验教学项目。刘东岳摄/光明图片

1 2 共2页

编辑:李方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理论实践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