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韩韫超-正文
让“靠山吃山”者无处“下口”
韩韫超
//m.auribault.com 2016-08-05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治理“靠山吃山”式腐败,“削山”是第一步,即处理好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祛除一些行业和部门中的“隐形暴利”;同时要“忌口”,即通过推行权力清单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利益的觊觎者不敢吃、不能吃。

  据8月3日新华社报道,8月2日,安徽省旅游局原局长胡学凡因近百次收受、索取企业老板贿赂460余万元,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400万元。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旅游领域贪腐案件时有发生,部分旅游领域官员“靠山吃山”,景区评级、旅行社资质评定、旅游专项扶持资金拨付和旅游地产开发成为“旅游腐败”四大重灾区。

  靠山吃山,这个本来鼓励人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词汇,却在近年来多个行业和领域出现“靠山吃山”式腐败后,被彻底“玩坏了”。

  有资料显示,电力、通讯、公用事业、土地、交通、教育、金融等部门和行业,是“靠山吃山”式腐败的高发区。供水部门有人“不给钱就不通水,给钱少了就断水”;车管所人员帮驾校学员“顺利”通过考试;银行员工利用职权违规发放贷款……相比之下,旅游领域相对偏冷,居然出现景区评级、旅行社资质评定等四大重灾区,看来实在有必要梳理一下个中相似的腐败链条和寻租逻辑。

  “靠山吃山”式腐败暴露了一些人扭曲的职业观、价值观。一些人精心研究自己的职权下有什么资源最值钱、能变现,千方百计寻找空间构筑自己的贪腐巢穴,将手中掌握的垄断、稀缺、优势资源周转腾挪,变成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些官员之所以能够“靠山吃山”,关键是一些行业和部门的行政运行体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存有漏洞。一些基层部门岗位设置混乱、权责不明;一些岗位权力弹性和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同时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监管边界不清晰,为一些人提供了利益输送、损公肥私的机会;一些部门政务、财务常年不公开,从项目审批标准、进程,到资金补助的具体去向等往往都是“糊涂账”;一些本该由市场主导的事项被行政权力过度干预,等等。这些都给有心“插足”“寄生”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把部门权力利益化,把部门利益垄断化,甚至常年做起手头资源的“寄生虫”,沉湎于近水楼台、坐收渔利,不被发现不收手,不坐吃山空不罢休。

  可以说,恃权傲物、囤利居奇,是“靠山吃山”式腐败赤裸的表现方式,也是导致一些官员落马的致命“雷区”。那些被侵吞和浪费的国家资源,被搅乱的市场和行业秩序,相关单位和部门被折损的权威和形象,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挽回和补救的,同时,这类行为也侵蚀着党风政风及社会风气。

  治理“靠山吃山”式腐败,“削山”是第一步,即处理好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祛除一些行业和部门中的“隐形暴利”;同时要“忌口”,即通过推行权力清单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利益的觊觎者不敢吃、不能吃。当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都能有严密的制度制衡,而且公开透明时,那些有心“靠山吃山”者将无处“下口”。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