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军民融合是一种模式,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多部门分工参与,高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两会,军民融合为不少代表委员所关注,而习近平总书记会议期间对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更成为两会会场内外讨论的热点。
做好军民融合,重在体系构建,其中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是重中之重。科技创新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龙头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分工参与,高校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作用,肩负起原始创新、技术转化的功能与职责,是把握办学服务的重大机遇。
推进高校的军民融合工作,首先要强化科技创新,打造龙头工程。具有国防特色的大学,其优势是长期面向国防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最应该以优势国防特色学科为依托,深化与军队及国防工业部门在国防装备体系、高精尖装备、核心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同时,这类大学还应主动拓展融合范围,丰富融合形式,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市场化的军民融合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在支持“民参军”的同时,也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民用领域转化,站在军民融合的前线。
推进高校的军民融合工作,要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紧密结合。坚持“基础推动,强化面向”,建设一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培育战略性新兴学科。同时,以国防特色学科为引领,形成国防学科与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为基础学科定位服务,为国防学科赋予新的发展内涵。为促进交叉、融合,北京理工大学设立了青年教师学科交叉研究基金,不仅支持原创性研究,也助力把研究成果直接服务国防科技创新及军事背景应用。建立了基础研究推动、国防需求牵引的学科交叉、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机制。
推进高校的军民融合工作, 要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布局。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北京理工大学从“内涵主导”的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园,到“融合周边”的环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经济圈,再到布局天津、保定、怀来等地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带,以及以西安、苏州、昆明、贵阳等地为主要节点“辐射全国”的军民融合创新及技术转移网络,实现了把国防科技创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既推进军民融合,也对当地经济产生带动作用。
推进高校的军民融合工作,关键还是在人才。人才在于养,更在于用,坚持“倡导担当,保障激励”,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人才激励机制,能为高校师生创新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团队创办的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转化、研发了一大批高科技成果,不仅支持了国防建设,也成功地将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是“民参军”“军转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成功案例。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对军民融合思想和工作思路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有人将2017年称为军民融合的落实之年,可以说恰如其分。今年初,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为军民融合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也为下一步开展具体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高校的军民融合工作大有可为。大学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问题,积极作为,应对挑战,做好、做实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青年报:先就业还是先考研2014-12-16 |
大数据时代市场博弈垂青先知者2015-05-15 |
“学术抗战”的守与攻2015-08-12 |
黄志澄:颠覆性技术:科技创新的突破口2015-11-09 |
梅松武:透过“众创”看什么2016-01-14 |
维护军事安全 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支撑2016-04-18 |
关于大学“好课寥寥”的几点思考2016-05-18 |
由大向强的中国,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军队2016-07-11 |
众志成城,筑起抗洪砥柱中流2016-07-11 |
众志成城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2016-0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