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幻灯片-正文
国人真的不爱读书吗?
施 经
//m.auribault.com 2016-11-17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一篇题为《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的帖子开始在朋友圈刷屏。“新世相”发起的这个活动有多位演员助阵,然而整个活动下来却发现赠书乏人问津。

  除了指责组织方过分营销外,不少人认为,这同样反映了国人不爱读书的一面。曾几何时,“国人不爱读书”的标签开始出现在网络和生活中。其实,这个观点根本无法确证,毕竟无人有权代表国人。“国人不爱读书”更像不知从何时起流行的公共意识,赞同此论者自以为能置身事外,却又认为身边绝大多数人不喜读书。这种典型的矛盾心态反映了人们深层的忧虑:与其说是抱怨国人不爱读书,不如说是担心国人真的养成不读书的习惯。

  去年,一组中日学生在机场候机的照片曾引发热议。照片中的日本学生将书包码得整整齐齐,一个个安静地翻阅书籍,而中国学生却闹哄哄地戏耍和玩手机。必须承认,较之闹哄哄的戏耍,安静的学习展现了更为可贵的精神和教养。不过客观地讲,我们不能就此得出日本学生比中国学生喜欢学习的结论。在现代社会,“读书”和“学习”等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越来越丰富,可许多人仍将读书狭隘地理解为“翻阅纸质书”,以这种明显落后的眼光分析问题显然并不公允。阅读一般分为深阅读和浅阅读,前者主要指系统、理论化的学习,后者则泛指那些以消遣、打发时光为目的的阅读。一般而言,要完成深阅读,除了必须具备专门的阅读资料外,还需要特定的物理环境,如不妨碍思考的安静环境、随时可查阅资料的网络系统等,而浅阅读则随处可为。不难想象,在人来人往的机场,日本学生大多只能进行浅阅读。读书长久以来被我们视为“高尚”或“高贵”之举,可若从娱乐角度看,翻阅流行的轻小说和以手机浏览新闻实在很难有高下之分。

  更何况机场、地铁、公交车等场所真的适合阅读吗?特别是公交和地铁,随着车体晃动,极容易引起眼部疲劳,并引发眼部疾病。新世相发起的“丢书大作战”活动,灵感源于英国电影明星艾玛·沃特森,不过只要对艾玛·沃特森其人有所了解,便能明白她在伦敦地铁藏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作为“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的她,所丢下的书大都与女权主义相关,她并没有幻想“让英国人习惯在地铁阅读书籍”,仅仅是在履行宣传职责。“丢书大作战”是“伦敦地铁藏书”不折不扣的偏执版本。许多人习惯将读书同国民素质等抽象指标捆绑在一起,认为读书意味着进步、意味着不挨打,这种见解太过简单化,早已不合时宜。其实许多时候公共场合的阅读只是愉悦身心的普通方式,我们不该视之过重。

  在地铁、公交上不读书并不是什么罪过,“丢书大作战”最终遇冷,主要还是因为组织方未切实考虑乘客需求,单方面拔高主题,过于自我营销所致。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