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改革要向“战略枢纽”聚焦用力
冯小松//m.auribault.com2014-04-22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而决定改革成败的“胜负手”,就蕴涵在“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等“战略枢纽”中,必须中流击水。

  ●毋庸讳言,改革就是利益的再调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的现实,是对军队改革的最大考验,也是对每个军人的最大考验。

  “枢纽”通,则全局通;“枢纽”梗,则全局梗。军队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向改革的“胜负手”聚焦,能否牵住改革的“牛鼻子”,能否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能否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难点问题上有突破,以“纲举”求“目张”,由重难点问题改革的“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活”,这是改革成败的密钥。

  “让大脑更灵活”——构建精干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时间增值,空间贬值,以快吃慢,首战制胜”是现代战争的特点。海湾战争中美军传输指令需要几个小时,在伊拉克战争中则仅需5秒钟;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海湾战争约1天,伊拉克战争仅需要10分钟,这无疑得益于联合作战的快速高效指挥,得益于部队行动各个环节的先敌一步。

  “无战不联,无联不胜”已成为各国军队共识,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现代战争,参战的军兵种力量多、武器装备种类繁杂、地域广阔、空间多维、战场透明,且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对能否高效实施联合作战指挥提出了全新挑战。

  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多变的信息化联合作战中,要将诸军兵种及其他力量在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上的作战行动联为一体,对随时发生的情况变化实时、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保证作战的高精度、高效率,就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顺畅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系统,对所有参战的军兵种力量实施集中统一指挥。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将统一指挥陆海空军及二炮部队,主要涵盖作战、训练、情报、综合保障等方面的协调,完善军队战时指挥体系,构建权威、精干、灵便、高效的指挥体制,按战斗力标准进行军队建设。健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就是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一改陆军单一军种指挥,实现对各军兵种的联合指挥。

  “让体魄更强健”——锻造随时能打仗的部队

  军事竞争的本质是打赢能力的竞争。建设一支随时能打仗的部队,既是各国军队改革的共同方向和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军队改革成败的“硬杠杠”。

  挟科索沃战争军事完胜之余威的美国,没有陶醉,没有止步,有的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严苛。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9个月,布什总统曾到西点军校发表演说:“我们的安全将需要改革我们的军队——一支一接到通知就必须能对世界任何角落发动打击的军队。”伊拉克战争就是“有准备”对“无准备”之战。战争中,伊军后方供应被切断,指挥通信中断,孤立无援,军心涣散,一线部队开小差人数达1/3。对照美军,手上有最优良的武器装备,身后有最强大的经济实力,旁边还有多国盟友撑腰。但美军并未因此懈怠作战训练、降低标准强度。针对沙漠地区作战特点、气候条件及城市巷战需求,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与假想敌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联合训练,演练了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措施,仅讨论的作战方案就不下20种。随时准备打仗,不是靠调门高喊出来的,而是靠扎扎实实做出来的,是用无数艰辛付出换来的。

  军队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建设一支牢固树立时刻准备打仗思想,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部队。

  打赢信息化战争是随时能打胜仗的时代内涵。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认为,在信息技术方面,落后者只要花费领先者1/10的努力就可以追赶上来。我军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军队改革要向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求聚焦,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要有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更要有随时准备打仗的能力,紧跟前沿、紧盯强手、紧贴实战,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搞好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大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让躯体更协调”——优化完善体制编制结构

  “兵少不足卫,兵多则不胜其养。”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历来是军队改革的重中之重。既关系到部队能否提升战斗力、能否打胜仗,又关系到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是真正的“深水区”。

  邓小平指出:体制搞得合理,就可以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军事革命的实质在于,按照新的战争形态要求改造和重构现有军事系统,建设新的军事系统。军队体制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军队质量建设和整体作战能力。未来打什么仗,仗怎么打,决定了今天军队如何建设和改革。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作战体系间的较量,要求军队结构合理、体系完善、功能齐全。

  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优化军队内部结构,作战编成正向高度一体化、模块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俄罗斯对原有5大军兵种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陆、海、空3个军种和战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3个兵种的新体制。德国出台新的军队改革方案,将取消现有陆、海、空军建制,代之以干预部队、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以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借鉴外军改革经验,可按照系统集成思路,优化部队编成和结构。结构优化,有增有减,减的是“赘肉”,增的是“肌肉”,这样才能实现我军建设从“庞大”到“强大”的转型和跨越。一方面,优化人员比例。当前,我军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部队和院校比例不够合理,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应裁减一般部队,加强高技术部队建设,进一步调整官兵比例、机关和部队比例、作战部队与非作战部队比例,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另一方面,优化装备比例。我军老旧装备数量多、信息化装备尤其是新型作战力量少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实现作战力量的整体优化。

  “让细胞更有活力”——聚集更多想打仗、懂打仗的优秀人才

  如果将一支军队比为一个人,那每个军人就是一个细胞。“人”是否强健,无疑将取决于“细胞”是否健康、有活力;“细胞”不强健,“人”再“高大”都是虚胖,难当重任。对军人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军队改革的“神经末梢”,更是检验改革成败的“硬杠杠”。

  越是现代化战争越需要高素质人才。纵观美军近几场战争,一个显著特点是高科技装备越来越多,参战人数越来越少,但“专家型战士”比例越来越高。在海湾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占美军装备总量的8%,这一比例在科索沃战争中是35%,在阿富汗战争中是56%,而在伊拉克战争中占到70%以上。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出动50多万兵力;伊拉克战争,美军出动20多万兵力。但在伊拉克战争中,操纵“爱国者”导弹、“捕食者”无人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高技术兵器的军人,有1/3是技术专家。

  军队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难题。尽管美军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金子”难以“发光”的现象仍然普遍。美国“八朝元老”、前国防部长盖茨发现,不少具有实战经验的杰出低级军官,因为那些没有实战经验却固守冷战思维的高级官僚而得不到重用,美军在军事人才机制上弊端丛生。盖茨任国防部长期间调整了参联会主席、中央司令部司令、陆军部长、空军部长等高级将领职务。在盖茨看来,这些高层军官缺乏解决当前问题的紧迫感,明显阻碍着美国军事革命进程。“不换思想就换人”的“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国以才强,军以才兴。我军人事制度改革,要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围绕提升战斗力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机制,使一大批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精通信息化专业、军事谋略丰富,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在人才使用方面,建立人才使用责任连带制度,实行“谁推荐,谁负责”的推荐责任制;“谁考核,谁负责”的考察责任制;“谁决策,谁负责”的任免决策责任制。在人才交流方面,完善能上能下、进出顺畅的流动机制,形成越是高层机关的人员越需要到基层去任职锻炼,越是优秀的人才越需要到艰苦环境中摔打磨炼、在多种岗位上增长才干的人才交流激励导向。

  推进改革不能囿于一隅、执于一端、私于一己,关键是要有大局观念和改革标准,只要有利于实现强军目标、有利于打赢现代战争、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改革,都要理解、支持、服从,自觉做改革的“行动派”,而不是“口头派”!

  编辑感言

  说说赵括的三场战争

  ■周 峰

  赵括在历史上是“纸上谈兵”的代名词,原因是他在秦赵长平之战中败给白起,损失数十万大军。但抛开“纸上谈兵”不说,赵括的军事活动也有值得探究之处。

  史书可查赵括参加的战役最早在公元前280年,他随身为主将的父亲赵奢攻打齐国麦丘。此前,孤城麦丘依托充足粮草及善于守城的墨家子弟相助,多次迫赵无功而返。赵奢初攻不果,便听从赵括建议加强情报侦察,了解到城中粮食均被齐军控制,百姓无粮可食。于是从优待俘虏、送城内百姓粮食入手瓦解敌军,终使麦丘人杀掉守城齐将投降。之后在公元前270年的阏与之战中,赵氏父子再次联手。面对秦韩联军,赵奢听从赵括建议先坚壁不出、离间秦韩,再择机对秦军强攻,亦取得胜利。

  这两次获胜得益于赵括善谋、赵奢善行,足见“纸上谈兵”谋划清晰,勇者行之的可贵。然而公元前262年上党—长平之战时,赵奢已故,赵括直接从军师成为主帅。可惜的是他难觅搭档,且是接替朝中谋臣蔺相如的好友廉颇为前方主将,军心难一。但当时名将乐毅认为,赵国有能力指挥赵秦决战的只有四人,即他本人、田单、李牧和赵括。可李牧在抗击匈奴,田单刚刚投奔赵国威不服众,乐毅又在病中,无人能与赵括联手对抗秦之名将白起、王龁。长平战后白起曾对秦昭王说,“赵军每人只带3天粮食,被围46天却无内乱,赵括治军非常人能及。赵括用兵得当,助秦者是其他二支赵军未能完成计划。”如是史料,再次说明团队执行力与理论先导、完美谋划同等重要。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