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平台设置的“冷静器”功能,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倒逼公益组织公益项目平台实现募捐透明的“格式化”,促使公益组织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在互联网+公益的时代,当打动人心的文案和献爱心的冲动擦出火花,不管地域相隔多遥远,人海如何茫茫,都难以阻挡一名爱心人士做公益的行为。然而,在产生捐款冲动前,捐赠人是否真正了解公益计划接受募捐后,有没有将捐款用到实处?近日,有公益平台上线“冷静器”功能,用户在捐助前,可以看到项目的透明信息汇总,提醒捐赠者确认知情后,才可捐助(5月14日《新快报》)。
透明是慈善公益的生命和公信力的源泉,从现实情况看,公益捐赠透明度低是社会痛点。互联网推动公益步入众筹时代,赋予了募捐最快捷的通道和最庞大的群体,人们不知道多少次领略了瞬间积微成塔的奇迹。
然而,最大的优势往往又是最大的弊端,高效巨量的捐赠,一旦遭遇到善款使用不当乃至诈捐,将对网络捐赠的社会公信以致命打击。这也要求公益慈善组织以及公益平台,进一步增强慈善的透明意识和健全信息透明机制的紧迫感。
此次,公益平台在项目捐赠程序中嵌入“冷静器”功能,应当来说是一次公益透明的创新与尝试。所谓的“冷静器”,就是捐赠人在拟捐赠前,有对所捐赠项目相关信息的提示,包括立项时间,公益项目实际的成立日期;执行效果,这个项目过去做得怎么样了;财务披露,捐款都用在了哪些地方上;项目进展,这个项目进行到了哪里。这些信息阅毕,确认知情后,才可继续捐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捐赠者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而且选择捐赠人作为信息透明的披露对象,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公开的精准性,更有助于强化捐赠者对公益透明的直接感受,最终提升对公益组织和慈善机制的信任。同时,平台设置的“冷静器”功能,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倒逼公益组织公益项目平台实现募捐透明的“格式化”,促使公益组织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当然,单纯的“冷静器”离公益的整体透明还有不小的差距,从所要求披露的信息内容来看,还很简略与粗糙,而且由公益组织根据项目提供,还存在真实性、可靠性的信任瓶颈,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监督的依据。
公益的信任更关键还是制度的信任,公益透明既要求公益组织、公益平台在意愿与机制上具有自主性,加强创新与合作,将慈善信息公开融进公益慈善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更要求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社会组织的监督,来检验与督促,如加强财务审计、慈善项目执行监督等等,让慈善信息真透明,信息公开是制度约束下的公开。总之,促进网络公益透明,公益组织、网络平台与监管监督,协调互动,加快创新,实现共建共管,最终才会相得益彰。
屈金轶:提议给公务员涨薪为何会挨骂2014-03-06 |
李思辉:治理需要点名道姓的透明2014-08-12 |
邓海建:“热点式”募捐并非慈善常态2014-08-19 |
田建川:环境违法有奖举报遇尴尬2015-01-05 |
许 辉:期待公益诉讼为消费维权撑腰2015-06-17 |
以两只手构建“疫苗信任”2016-04-25 |
重庆疫苗事件,用耐心回应纾解焦虑2016-05-16 |
抗洪官兵碗里藏着打赢自信2017-07-17 |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2017-10-16 |
企业家代表和委员为“互联网脱贫”提建议2018-03-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