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扶贫,少在迎检上下功夫
刘雅鸣 李亚楠
//m.auribault.com 2017-12-2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为对付上级对扶贫工作的暗访,一个县的基层干部如此“引导”村民——遇到陌生人询问扶贫情况时,要么不回答,要么就说不知道;一个县的基层干部在接受检查时,故意让检查组绕弯子、兜圈子,拖延时间,降低与群众“见面率”。

  近期国务院扶贫办暗访发现,个别地方为应付上级检查,设关卡、搞前哨,找关系打招呼、投机取巧,迎接检查比上战场还精心周到。有人甚至总结出迎检真经:对付上面来人,靠糊弄过关;面对老百姓,则靠吓唬让其配合。

  暗地里耍手段,明面上造声势。有的地方为迎检不但不让全体扶贫干部休息,还让纪委到岗督查;有的地方号称要举全县之力迎接脱贫攻坚“大考”;有的地方层层开迎检冲刺动员会,还要“帮贫困户算好收入账”。

  基层不敢“素面”迎检,背后往往是各种形式主义,根本经不起检验。有的没认真想办法帮助困难群众增收,而是通过“巧算账”实现“脱贫”;有的发展产业不调研,拍脑袋决策,今年养鸡,明年养羊,后年种药材;有的“垒大户”“堆盆景”,只想尽快见到“扶贫效果”。

  迎检的姿态,是一面折射扶贫工作作风的镜子。脱贫攻坚要较真精准,不能玩数字游戏,搞虚假脱贫。同时,检查考核也要更加科学合理,不可过多过密,更不能机械教条、流于形式。

  今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减少填表报数、检查考评、会议活动和发文数量,规范调查研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其目的就是要防止检查过多过滥,防止考核压力层层叠加导致扶贫数据失真。

  扑下身子精准扶贫,以真实状态面对检查,才能发现问题,解决困难,保证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把功夫花在该花的地方,让“素面”迎检成为常态。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