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十九大报告把中国“强起来”的新征程规划为两个“十五年”,对照这一时间尺度,高校的一流建设更有紧迫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强族梦,高等教育必须率先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
提高站位——复旦大学要在中国实现强国梦的道路上率先迈入“世界一流”,乃至跻身“世界顶尖”,成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提升格局——复旦大学制定了“双一流”建设方案,包括27个学科发展方案,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四梁八柱已经完备。但要成为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还需要提升大学格局,最核心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目标体系,同时扩大各个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作为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在学科布局上,主要是将现有人文、社科、理科、医科等强势学科门类的水平提升至世界一流,其次是补齐短板,建设新工科。在建设好五大支柱学科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创新,让综合性大学真正产生“融合”效果,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学科门类,增强核心技术研发与转化能力。
更加扎实、更大力度地抓好学科内涵式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要紧紧抓住4个主要抓手。
抓好育人融合创新。复旦大学发布了《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建立“2+X”培养体系。“2”是通识教育和大类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知识融合和创新的基础;“X”是有效贯通从教室到书院、科研实验室、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海外游学、网络空间等六个维度的育人空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时空融合育人系统,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发展机会。此外,实行本科“荣誉项目”,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建立本研融合育人机制。
抓好科技融合创新。复旦大学主动将张江校区转型为科技园区,布局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核心建设内容,围绕生命与健康、信息技术以及两者的交叉领域(如脑与类脑智能),还有生物医药等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出“一流”的贡献。
抓好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促进医教研融合发展。打通医院与医学院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培养人民需要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抓好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这个根本,促进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在建设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时,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挥其对各学科的辐射引领作用。
我们给自己设定的“一流”高校建设目标时间节点是2025年。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寄希望于我们的师生。年轻复旦人中间,一定会有更多未来的国际一流人才与大师,担当起为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本报记者姜泓冰采访整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