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必须注重发挥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政策导向等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让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感知、领悟。
近年来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走到青年当中,和青年一起交流沟通,谈论最多的就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高尚的人。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2014年5月4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价值活动以及价值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基础。实践决定着主体价值观的生成、发展与实现,决定着主体价值观的基本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历史地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谁提供给中国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前进,在总结经验中把握规律,积小胜为大胜。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国道路在世界上创造了“中国奇迹”,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也夯实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生发于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成为人民群众践行具体价值目标的理论引导,成为聚合社会正能量、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持续弘扬和培育需要不断地推进实践。必须注重发挥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政策导向等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让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感知、领悟。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力量、提供文化支撑、传播主流价值、增强全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微观上说,只有时时保有敬业的认真负责态度,个体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只有坚持诚信的理念、友善的精神,才能建构更加完善的主体间关系,促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亲密合作。宏观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发展方向,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化建设进程,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每个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作者:姜涌 系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论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2014-10-08 |
人民日报:从严治党重在实2014-10-12 |
吴存荣:以倒计时的状态抓落实2015-08-20 |
不能指望一味药包治百病2016-03-21 |
职业教育进入“城”时代?2016-04-11 |
工会党员肯学更要实做2016-04-14 |
工会系统党员肯学更要实做2016-04-19 |
“中国诚意”给亚欧发展愿景增添了勇气与活力2016-11-09 |
城管全球悬赏,更像一次事件营销2016-11-28 |
扎实打好脱贫攻坚战2017-03-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