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这就表明立足中西方宽广的文化视阈、立足中国本土问题和本土经验才能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于此,我们认为纵向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横向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基础、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发展是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力量。
纵向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轴心线。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们不断发展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处于发展流变过程中不断更新变化的有机思想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之初,马克思就反对把他的理论看作教义或者是现成的万能公式,反对“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但绝不是固守已有的历史现实,而是应该在纵向上更加深入地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根基,在流变的历史中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坚守,尽可能地超越狭隘的视界,真正明确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全人类解放以及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要旨。
横向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基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其根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扎根和生长,这就需要既关注作为其基因的西方文化,也需要关注其成长的中国土壤,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体”的同时,也注重西方哲学传统和中国哲学传统“两翼”的横向拓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文化之间具有无法切割的传承关系,它产生于广阔的西方文化背景之下,同时又是对于西方传统文化的超越,只有在西方文化发展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概念框架及理论形态等学术谱系的实际发生和演变的脉络中,才能更加完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西方文化背景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犹如只见鲜花而未见其生长的土地,而离开中国文化土壤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只能是单纯的花朵移植而难以使花朵继续盛放。近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一刻未曾离开过中国文化的广袤土壤。只有从中西文化的宽广视阈下,不断从横向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一变革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结果,同时又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要求,只有真正聚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发展才能切好脉,开出真正适合中国的好药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近代国人在面临救亡图存问题上的时代选择,自其进入中国社会开始就伴随着“中国未来出路在何处”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实际上也就是这样一个理论方向与现实目标不断摸索并实现的过程。离开现实的、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也不复存在,因此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发展便不仅仅是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直观要求,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托。由此,在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基因和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发展的三维推动力作用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崔唯航:让马克思主义说汉语2015-08-03 |
陆 军:建设“当家戏”是振兴戏曲第一要务2015-09-08 |
叙 岚:破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三重进路2015-10-30 |
韩庆祥: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及其战略意义2016-02-02 |
阅读原典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起点2016-03-23 |
学悟核心能力 增强看齐意识2016-03-23 |
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2016-06-27 |
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2016-06-30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2016-07-04 |
【专家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2016-07-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