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战鼓催征 使命在肩
王 成
//m.auribault.com 2016-08-11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主席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饱含深情地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国家是什么?就每一个中国公民而言,国家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整个中华民族。国家与个人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国家的兴亡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保家卫国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而在今天,依然是这样的情感、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我们团结一心,朝着“中国梦”“强军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频受屈辱的民族。翻开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师的覆没,八国联军对圆明园的浩劫,其情其景,震撼人心。尤其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惨绝人寰、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在8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达2100多万,占二战参战国死亡人数的42%.一部中国近代史,简直就是一部灾难屈辱史。历史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然而今天,战争的阴霾仍未远去,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从国际看,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但乱象纷呈,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成为一种新常态。从我国周边环境看,东海问题、南海问题、台海问题……一个个新旧问题交叉、新旧矛盾交织,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主席深刻指出,中国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但忘战必危。我们每一位国人特别是新一代青年,必须牢记历史,时刻铸牢忧患意识。只有这样,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战鼓催征,使命在肩。新形势下,习主席从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好赢得我国军事发展优势、抢占世界新军事革命制高点的战略高度,发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时代号令。改革强军的伟大事业,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有志向的优秀青年投身军营,承担起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历史重任。参军报国,不仅是一种神圣权力,更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广大热血青年应当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携笔从戎,保家卫国,到边防去、到海岛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报效祖国,投身军营最豪迈。最近,一位退役军人在网上“晒”出的当兵几大“收获”,令人感慨:一份全家受惠的政治荣誉;一个提升能力的成长平台;一次改变命运的难得机遇;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一段丰富宝贵的人生经历;一副铜筋铁骨的强健体魄;一笔走向社会的创业资金;一批感情深厚的亲密战友;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近年来,为了鼓励更多高学历青年参军入伍,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警备区联合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征兵工作的若干意见》,目的就是要让每一名参军报国的青年有尊严、受尊重,能成长、能成才,有实惠,不吃亏。我坚信,生命里有了一段当兵的历史,我们的人生肯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