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媒体融合要善用智能传播平台
郭全中
//m.auribault.com 2016-04-22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媒体融合的核心问题就在于重建用户连接,必须以用户为中心,破解观念、技术、机制、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在创新中赢得未来

  4月21日,Papi酱首次广告的拍卖会上,竟拍出了2200万元的高价。而几天前,“Papi酱”系列视频因粗口低俗内容而被广电总局要求下线整改。无疑,自媒体在内容、传播等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这些因吸引众多粉丝而受到资本青睐的“网红”,其传播能量和“吸金”能力不可小觑,值得正在“融合”之路上奔跑的传统媒体研究。

  近年来,传播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以建设现代传播能力为目标,各地纷繁多样的“两微一端”、全媒体平台等不断涌现,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不少传统媒体仅仅用形式上的“+互联网”替代“互联网+”,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传媒变革的本质和驱动力。

  传统媒体陷入困境的根源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因互联网冲击而带来的用户连接失效。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达7亿,手机网民达6.2亿,年轻用户大多转移到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业已成为现代传播能力建设的主阵地。回溯人类传播史的四次革命,从文字的发明、古登堡印刷术的诞生,到电力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技术一直是传媒业重大变革的催化剂。正如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所言:“真正的传播革命,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既往,是技术。”

  正因此,媒体融合的核心问题就在于重建用户连接。以用户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智能传播平台,无疑是一条可行路径。以“今日头条”为例,其在短短4年时间累计下载用户逾4.5亿,仅客户端的日活跃用户就超过4500万,一些传统媒体在该平台上设立的独立品牌的热点新闻阅读量,也动辄数百万。智能传播平台可根据用户特征、场景和文章类别进行个性化推荐,实现真正的“千人千面”,能有效解决信息过载与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沉淀用户。

  进而言之,如何有效打造智能传播平台?最重要的是,时刻以用户为中心,做到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现实中,一些媒体融合措施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少融合产品只是基于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基于用户需要什么,难免有点“自娱自乐”。其次,要真正重视技术,以技术为驱动。智能传播平台建设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的,要想实现较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就应调整传统思路,改变简单的“内容+”,树立倚重技术的价值取向。此外,还应改革用人、薪酬等机制,吸引、聚合资金,通过更为灵活的方式聚拢人才,为融合发展、产品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智能传播平台蕴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希望,同样也是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复杂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当前的一些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上并未落后,主要是因受众数量流失、广告份额下滑,传播力影响力客观上有所下降。只要看准方向、保持清醒、久久为功,着力破解观念、技术、机制、资金等方面的诸多难题,传统媒体就能在创新中赢得未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