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用政府权力“痛感”换人民群众“快感”
罗建华
//m.auribault.com 2016-03-18 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 更多

  “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换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6日在北京出席中外记者会时表示。(3月16日南方网)

  梳理近四年总理记者会,我们发现,从2013年所强调的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到2014年 “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再到2015年“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简政放权”是一以贯之、年年提及、无一例外的常态必谈内容。

  言必信,行必果。我们看到在简政放权这个问题上,总理以言出必行的模范行动,兑现了自己对人民的承诺,做到了言行对应、言行一致。回望过往,简政放权贯穿于李克强总理的施政全过程。2013年3月,李克强担任总理后表示要将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当时确定的目标是,将政府部门手中的行政审批权砍去1/3,给出的时间节点是本届任期结束,也即要花5年时间完成这一任务。但最终结果是只花了2年时间,2014年底提前实现目标。与之同时,我们也看到2014年、2015年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将简政放权列入研究事项,其中2014年共开了40次常务会议,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

  何以如此重视和强调“简政放权”,因为只有简政放权,才能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才能更加彻底的发挥市场效应,市场活力才能更加充满蓬勃生机,这对普通民众、经商企业、乃至整个市场而言,都不会感受到“疼”和“痛”,只会感受到“利”和“惠”。比如,办事比过去方便,审批事项减少,周期缩短,过去用来跑手续的时间,现在可以用来专心经营,等等。

  毋庸讳言,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身革命,必然会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必然会触动甚至“损伤”自我利益,必然会带来痛感。这种痛感不是剪指甲,而是割腕,这种痛感今后还会加深,还会扩大,但再痛也得下刀。因为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没有自己的任何小利私利,只有一心为民的大利公利;因为政府权力的“痛感”可以换来市场主体、人民群众的“快感”;因为这是发展的需要,人民的呼唤,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正是推进这项改革所必须具有的果敢勇气和坚强决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从现实情形看,在简政放权上还有进一步取消和下放的空间,全社会普遍对简政放权还抱有更高期待。在简政放权这个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一往无前、一抓到底。当然,简政放权并非一味地放,也不是一放了之,还必须辅之以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唯此,才能使简政放权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群众、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