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政策打脸源自定力不足
魏英杰
//m.auribault.com 2016-03-03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v  3月1日,沈阳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推出个人购房给予奖励、降低二手住房交易税费等22条措施。其中为支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而实行的零首付、免契税等措施,引起舆论强烈关注。当天晚上,沈阳官方微博“沈阳发布”称,“零首付”政策还处于前期调研论证阶段,暂不具备出台条件。这意味着,“大学生零首付”只存活半天就寿终正寝了。

  已经试行的楼市新政,又说“不具备出台条件”,这本就蹊跷;至昨日晚上,除一则微博回应外,当地再无其他动作,也是稀奇。那么,相关意见究竟是停止执行,还是选择性执行,总该有个说法吧?估计当地也正为这事情发愁呢。幸亏当地及时纠偏,而不是一意孤行,否则可能闹出更大的笑话。“大学生零首付”根本没有可操作性余地。别的都不提,央行明确规定个人房贷首付比例最低为20%,当地一降到零,银行机构敢答应吗?

  既然相关措施明摆着难以执行,当地为何不仅制定而且还出台了?这恐怕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大学生零首付”的出台,正反映了当地政府的焦灼心态。当地政府缘何火急火燎?不妨看看去年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2015年,作为省会城市的沈阳GDP总量7280亿元,排在全国城市第19名。但说到GDP增速就不行了,沈阳2015年GDP增速仅3.5%,远低于全国GDP增速6.9%.辽宁去年的GDP增速3%,排在全国倒数第一,其形势严峻可想而知。

  再看当地的房地产去库存压力。据介绍,2015年沈阳全年成交商品房1482.5万平方米、商品住宅1314.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0%、23%.但库存非常大,接近3000万平米。有人这样描述沈阳:二环内拥堵非常严重,“但出了二环就是一片片建得很漂亮,但几乎没有人住的新房子,死气沉沉的”。楼市库存量高、去库存压力大的城市,大概都是这个样子。难怪沈阳要把房地产当作经济发展支柱,着急出台各种刺激措施。说到底,这是慌不择路。

  作为二线城市的沈阳是这样,有些二三线四线城市,多少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债规模庞大,有的地方财政收入滑坡厉害,重大工程施工到一半却没钱了,还有的地方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困境,凡此种种,都有赖于GDP增长加以化解。这或许正是有些城市借去库存重启房地产经济、回归土地财政的秘密所在。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坐不住、很着急,可以理解;去库存也是化解风险的必要举措。但是,去库存不等于抬高房价,更不等于吹大楼市泡沫,那样只能是饮鸩止渴。所以,在制定出台去库存措施的同时,不能乱了阵脚。既要去库存,也要防泡沫,更要防风险。否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健康”二字,也就无从说起。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