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不抢麦,才会慢慢成为两会“另类”
肖明君
//m.auribault.com 2016-01-26 来源: 山东商报
分享到: 更多

  寒潮来袭,广东省政协会议“即席发言”的抢麦现场却十分激烈。挥舞“创新驱动”红色标语的李宝军抢到首个发言机会; 第4个发言的陈维炽不断挥舞衣服;第6个发言的孙国萍委员举着漫画画板引起主持人关注;委员朱颖恒为争取发言机会在会场玩起叠罗汉;委员组团抢麦也在增多……(1月25日《广州日报》)

  随着全国各地进入两会时间,委员代表如何“露脸”再度点燃两会话题。这边厢,“星爷”再度缺席两会的关注度刚刚降下来,那边厢,委员代表抢话筒的情绪又高涨了,这一冷一热之间,展现的是两会现场的情绪起伏和新风旧俗的扭转。其实,这种变化不仅广东一地,各地两会现场都出现了不一样的“花絮”,且各有各的精彩,这也是近年来两会风气渐次开化的直观表达。

  不过,对于这种新风劲吹,有些人显然不太适应。对委员们的抢麦行为,就有声音以“博人气”“赚眼球”度之,认为这是作秀功。虽然鲁迅说过“不惮以最大恶意揣度他人”,不过对于亟需“找到存在感”的代表委员们来说,为了推销自己的主张而“博眼球”,也是合情合理,外人也实在没有必要度君子之腹。你只需对其观点评点就是了,又何必非要揣摩其“真实动机”?要知道,发出声音,这是代表委员进入角色的开端,没有这种积极介入意识,又何来高含金量的建言献策?

  还有人说,与其闹出如此高调的阵仗,不如踏踏实实把提案议案做好,练好“内功”才是正途。但是,谁说会场气氛活跃一点就一定是作风不踏实了?从现场看,这些争先恐后发言的人,他们的言行并非哗众取宠,他们的表达不说是真知灼见,却也是肺腑之言,吐露了真实心声,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更何况,无论提案议案,还是什么“内功”,这本是上会之前体现在脚踏实地的调研之中,会场呈上的必然是已经成熟的意见,指望在会期内再“低调修炼”,时机就不对了。

  说到底,地方两会的“花样抢麦”是一种发声的自信,更重要的,把自己的意见在公开场合亮出来,让一己之见成为公共议题,经受不同声音的碰撞,在互动交锋中,慢慢成为一种理性见解,这体现的是决策由民主而科学的一般逻辑,恐怕没有一种科学决策,不是因为集思广益而完备可行的。一句话:没有代表委员们争先恐后的发声,哪来意见市场上的观点售卖和理性凝结?

  也许,两会上抢话筒会让人觉得稀奇新鲜,甚至让习惯于“静音模式”参会的人觉得另类,不过,很难说这不会是两会将来的新常态。毕竟,两会场合越来越不是讲究低调内敛,明哲保身的地方,那种闷头不语,或者隔靴搔痒,套话连篇的与会方式,将越来越没有市场。总想着“规规矩矩”坐着“听会”,“本本分分”的念完不咸不淡的发言稿,此般行迹在不久的将来,会因为“混”不下去而产生挤出效应,“哑巴代表”“挂名委员”们自己倒显得另类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