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建新城的代价是加大环境压力,谁也不知道惩罚何时到来,将以怎样的形式到来。所以我们绝不能因尚未陷入困境,便肆无忌惮,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将要及已规划、建设的高铁新城新区达70余座,这些“新城”有的距老城区十多公里,有的竟达70公里,该媒体担忧“建高铁新城更有可能成为中小城市发展的陷阱,从而留下一批荒无人烟的空城鬼城”。
高铁新城应不应建,尚存争议,正如该报指出:日本新干线在此方面的尝试留下惨痛教训,而法国的高铁(TGV)则相对成功。中国国情与法、日有较大不同,未必能直接参照他们的经验。究竟该何去何从,应该发展地去看问题。
但,“发展地看问题”不是放手不管,否则造成恶果,悔之晚矣。总不能到明天再用理论将失误合理化,把这一些都推为“发展的代价”“交了学费”。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建高铁新城,而在于“一窝蜂”,70多座新城崛起,投入惊人,这哪里还是实验的态度呢?对可能有风险的事,如此大干快上,未免有些反智。蒙对了,固然皆大欢喜,蒙错了,岂不满盘皆输?
建高铁新城,最好能统筹规划,先试建三五个,观察上六七年,证明有效,再放开口子,即使放开,也不应全放,对那些条件不适宜的城市,应果断喊停。
可对一些地方官员来说,六七年太长了,此期间的业绩怎么办?难道干看着别的城市飞速发展,偏偏自己落后?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公地危机”——人人努力扩张局部利益,导致整体利益受损,结果是大家都成受害者。
这就像一片草地,只能放10只羊,一个人管时,当然能控制好自己的逐利冲动,可当两个人管时,如有人偷偷多养一只,那么,养它的成本(草)由2人分担,收益却1人独享,这就鼓励了人们铤而走险。可你多养1只,我多养2只,彼此激荡,用不了多久,草地退化,1只羊也养不活了,2人只好饿死。
建新城,确实可以提高GDP,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代价是加大环境压力,谁也不知道惩罚何时到来,将以怎样的形式到来。所以我们绝不能因尚未陷入困境,便肆无忌惮,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向环境要GDP,在粗放发展时代或许有效,可随着中国经济已跨越初期的发展阶段,其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20年前,建新城常会带来一方繁荣,可在当下,一些空城正用事实告诉我们,这个等式早已不再成立。
我们的经济发展已跨入了新台阶,管理也应跨入新台阶,对于公地的保护,应采取更积极、更有效的手段。比如,通过地方分权,使决策流程更加透明、更加科学,不仅杜绝头脑发热式的决策,而且在出现类似错误决策时,也能有一只手将其修正,甚至拉回。再比如,强化中央管理,对于“一窝蜂”行为及时降温,避免它裹挟整体利益。
人民日报:今年两会又不同2010-03-04 |
人民日报:今年两会又不同2010-03-04 |
时言平:减少低端劳力背后的“城市精英化幻...2010-08-04 |
时言平:减少低端劳力背后的“城市精英化幻...2010-08-04 |
声音2011-10-27 |
辛仲楚:龙象一“争”又何妨2013-05-20 |
任仲平: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2013-07-22 |
话外音2014-03-13 |
严辉文:首都经济圈“一主”如何“多副”2014-05-21 |
郏亦真:以习俗之变打开 燃放的“纠结”2015-02-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