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风 平:“惊喜”为何遭到“吐槽”
//m.auribault.com2014-03-26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央视新闻日前卖了一回萌,结果观众没有预期中的“惊喜”,节目组也没如预期那样得到好评,而是遭遇了吐槽。

    23日晚上,“央视新闻”官方微博预告,当晚《新闻联播》结尾“有惊喜”,并“敬请期待,扩散周知”。不同寻常的节目预告,吊起观众强烈的胃口,在节目开播前就议论纷纷,到底是何“惊喜”。由于近段时间反腐力度加大,“大老虎”纷纷落马,所以不少观众猜测,当晚节目可能公布反腐方面的重大成果。一些肩负特殊职能的部门,还紧急集合收看节目。

    然而谜底揭开,所谓的“惊喜”,只是一组春回大地、百花盛开的风光片,寄语人们“不负春光、拥抱春天”。预期强烈的观众扑了个空,失望之余纷纷吐槽。“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上的预告信息,转发接近9万次,评论超过4万条。

    《新闻联播》是一档严肃权威的时政节目,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国脸、国嘴”的定位,又使其形象僵化刻板。板起脸孔、不苟言笑的主播,铿锵高昂、字正腔圆的咬字,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总觉得少了一点亲和力。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受众的变化,节目也一直努力创新,包括改版、选拔年轻主播、内容安排上的微调,以及与新媒体手段更紧密的结合等,为节目增加清新时尚的元素,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节目创新颇受好评,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不管形式包装怎么改,观众对它的认知,仍然是严肃权威的时政节目,是第一时间发布重大权威政情的地方。所以对于“有惊喜”的节目预告,观众自然往重大政情的方向去预期,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一辑风光片。

    当然,观众的预期也有问题。反腐固然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拿下 “大老虎”也是反腐工作的重大胜利,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用“惊喜”一词形容吧?对政治话语稍有常识的观众,都不会在“惊喜”和“打大老虎”之间产生联想。而那么多观众产生了联想,恰恰说明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严肃政治话题被娱乐化、八卦化的倾向。政治话题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一点很难避免。但政治话题如果过度娱乐化、八卦化,甚至以讹传讹,谣言段子、小道消息满天飞,那就算不得健康的舆论生态了。在这样的舆论生态里,受众对权威信息的解读就可能跑偏,引发舆情混乱。

    央视卖萌也许无伤大雅,但这次到底卖错了地方。一辑美丽风光的小小点缀,实在不适宜隆重推出“惊喜”预告。在一个力度千钧的权威信息渠道,随便扮个鬼脸、装个可爱,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在受众和舆论场中引起意想不到的反应。所以对于权威信息发布者而言,明确自身定位、充分评估影响、一言一行符合身份非常重要,否则就有可能引发信息混乱。当然对于受众而言,在信息多元、众声喧哗的时代,既要对各种信息保持开放态度,声声入耳、兼听则明,又要冷静淡定,理性判断信息的轻重缓急、优劣真伪,哪怕是面对权威发布的信息,都不应该见风是雨、过度解读。为“美丽春光”扑个空、吐个槽还算小事一桩,权当笑谈;如果因为对权威信息捕风捉影,导致判断失误、决策失当,甚至以讹传讹、散播谣言,那可就摊上大事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