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就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来看,虽然对这一现象的打击有一定的处罚幅度,但这与“巨额”处罚和代价还有不小的距离,仍需要通过一定的修法、完善制度解释等来实现。
“别再喝了!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增加227倍”,这是微信“辟谣”工具12月份最新揭秘的谣言之一。这个谣言中有所谓媒体试验、权威机构观点,如此“专业”的“科普”文章,可能会迷惑许多读者,进而“温馨提示”转发给身边的亲戚朋友。近年来,带有“别再吃了”“别再喝了”“别再用了”等字样的“关怀式”提醒类谣言在微博、微信中频繁出现。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就已对超过100万条谣言进行辟谣。(见12月15日《泉州晚报》)
所谓微信“关怀式”谣言,就是打着普及科学知识、关怀人们身体健康等旗号,实则却是没有科学依据,乃至完全就是为了获取微信公众关注和推广广告等,利用人们善意关心亲朋的心理,传播一些不甚科学,甚至完全就是谬谈的信息。它利用人们的爱心传播虚假信息、推广广告,进而获利,其性质比普通谣言更加恶劣,危害更大。
“关怀式”谣言广泛存在,缘于其背后存在诱人的利益。比如一些企业等别有用心者为故意打击对手、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引导用户打吸费电话、传播其他广告信息等,而不惜制造虚假谣言,通过微信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再如一些知名微信公众号为最大限度“吸粉”,实现广告等传播时的收益最大化目的,当然也不乏一些人或机构编造谣言后通过微信知名公众号传播,双方各自实现打击他人、获取自身需要利益的目的。此外,还有一些盲目跟风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也来传播这类“关怀式”谣言,不经意间充当“帮凶”。而所有这些做法背后的成本却很小,甚至没有。
面对微信“关怀式”谣言,对传谣的微信公众号进行限权、查封,适时反驳和澄清相关谣言,固然重要和必要,但要从根本上去除“关怀式”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动力和土壤,就要从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入手,加大严查重处力度,让这样的传播无利可图,甚至成本巨大,得不偿失。
当然,就现实而言,要实现这一目的还有难度。因为就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来看,虽然对这一现象的打击有一定的处罚幅度,但这与“巨额”处罚和代价还有不小的距离,仍需要通过一定的修法、完善制度解释等来实现,而未来的这些工作,将拷问、检验有关方面打击网络“关怀式”谣言的诚意、智慧和能力。
王 丹:治理食品安全谣言 功夫还在治谣外2015-06-23 |
徐日丹:网络谣言泛滥,有无根治良方?2015-09-07 |
言 石:“医托”诈骗成灾,别说不关医疗机...2015-10-19 |
张枫逸:低价游,买卖双方都要担责2015-10-26 |
普及食品科学监管部门当有所为2016-01-26 |
谣言真的止于智者吗2016-04-21 |
让报废车流入正规回收渠道2016-05-05 |
食品安全谣言为何有市场?2016-06-16 |
高考谣言击中治谣软肋2017-06-06 |
“咳嗽清肺”又是一种“关怀式”谣言2017-12-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