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为健康信息验明正身,这个主意好
殷国安
//m.auribault.com 2017-08-3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时下,免费健康信息无所不在,但这些信息真假混杂,其中不少相互矛盾且系统性不足,有的还涉嫌别有用心的虚假宣传,严重误导了公众。

  网络上各类医疗保健信息太过繁杂,真假难辨怎么办?据中新社报道,针对这一困惑,前不久,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相关通知并专门召开发布会介绍情况。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生成、传播健康信息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明信息来源、出处,注明作者或审核者的身份,注明信息发布、修订的日期以及科学依据等。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5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亟须改善与引导。根据世卫组织的研究,在影响人群健康的众多因素中,行为与健康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其影响占比达60%。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普及健康生活”被列为首项工作任务。

  说到传播健康知识,现在可谓“铺天盖地”——从微信群里铺天盖地的各类健康防病知识,到媒体广告中专家教授的健康宣传,加之流动于各地的会议讲座,免费健康信息无所不在。然而,这些信息真假混杂,其中不少都相互矛盾且系统性不足,有的还涉嫌别有用心的虚假宣传,不科学、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健康知识层出不穷,严重误导了公众。

  曾有专家举例说,在一篇题为“吃草莓有六种好处”的报道里,提到草莓有若干好处,但并未交待清楚明确的信息来源,是否有实验结果支持;还有些报道称“孩子吃了某类食物后丧命”,其实是错误地把前后关系误导成为因果关系,或者忽视了“量”与“效”的关系,没讲清楚只要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如今,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健康信息注明来源、出处和科学依据,人们便更容易判断出信息真伪,如果“查无此人”或本来就是重点“盯防”对象,相关部门便可立即采取措施。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健康信息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不少虚假信息,但未必能够“斩尽杀绝”。未来,具体的监控手段,辨识真假的能力,还有待在制度落实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廓清健康信息、消灭假冒伪劣,是一件民生大事,应该抓紧抓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