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一滴血可测癌”,误导误传猛于虎
唐伟
//m.auribault.com 2017-05-04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避免类似“一滴血可测癌症”的误导误传,一方面离不开业内的权威发声,进行科学、精准的解释与说明,另一方面离不开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

  5月1日,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 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网络,对此,浙江省肿瘤医院相关教授表示,这种说法不太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文章标题会误导老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见5月2日《青年时报》)

  罗永章的成果,在于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如果简单地概括成“一滴血可测癌症”,则会让人觉得这种试剂具有“万能性”,可以通过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以及所患病症的轻重程度。这实际上“神化”了其效果和意义。

  罗永章曾在采访中辟谣,认为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而测肿瘤与测癌症之间并不完全对等,一者,测出肿瘤指标并不意味着就患有癌症,还需要通过其他辅助手段进行筛查;二者,在医学上,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包管一切”的效果,也不能起到“以一抵万”的作用。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虽具有重要作用,但并非不可替代且精准无比。如果公众或者患者过度迷信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很容易形成误判或者误解,抑或放大内心的恐惧,反而不利于病情诊断和治疗。

  既然已有辟谣,“一滴血可测癌症”的说法为何还一再传播?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公众的医学素养普遍不足。不了解才容易迷信。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一些,缩小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但这种进步的效果并不明显,公众科学素养不足仍是真实的现状。也正因此,一些所谓的“气功大师”等医疗骗局依然广有市场。

  避免类似“一滴血可测癌症”的误导误传,一方面离不开业内的权威发声,进行科学、精准的解释与说明,另一方面离不开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通过提高公众去伪存真的能力让伪科学失去市场和拥趸。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