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最高领奖台上“大工匠”给我们的启示
郭振纲
//m.auribault.com 2016-01-1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期待在更多“大工匠”的带领下,广大一线技术工人能够在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中,展现更为杰出的成就与作为。

  据《工人日报》1月9日报道,一线“工匠”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颁奖台。来自黑龙江的一线工人白伟东凭借“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继王洪军、杨建华、代旭升、赵林源、许杏桃、王康健、李斌、郭晋龙、高森、李超、王进之后,又一位一线技术工人站上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至今,经工会推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线技术工人创新成果已达12项。

  一线技术工人持续荣登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无疑是对劳动价值的高度肯定。这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大工匠”,无一不是本行业的杰出人物,无一不是从基层操作岗位成长起来的。这些获奖的技术项目,许多都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国内甚至世界都具有极高的水平。这充分说明,只要锐意创新,一线技术工人同样会成为技术“大拿”,普通岗位也能做出惊人业绩,掌握“绝活”的“大工匠”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综合观察这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大工匠”的成长历程,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首先,“大工匠”持续荣登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从1993年6月2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以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和引导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从推荐主体、获奖标准和条件等方面不断细化奖励政策和规定,促进发明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大工匠”们能站在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上,政策鼓励和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这也是企业主动承担国家科技创新的结果。“大工匠”们的获奖项目既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又契合了技术创新的要求。可以说,正是“大工匠”们本着科技创新的精神,本着“补国家所缺、企业发展之需”的理念,从国家及企业发展急需出发,才创造了骄人业绩。它同时再次提示我们,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和必要。

  再次,这也是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开展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的成果。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每年都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劳动竞赛覆盖面和职工参与率不断提升。通过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一些工人技师的“绝活”得以传承,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发明创造在一些技术工人的手中变成了现实。

  当然,这同时是“大工匠”个人勤奋努力,自觉将个人理想和企业命运、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结果。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依靠科技专家,也需要一线技术工人的参与。如何从制度上激发更多的一线职工投入技术创新的热情,将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否保持持续动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一线技术工人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实力的提高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的支撑。期待在更多“大工匠”的带领下,广大一线技术工人能够在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中,展现更为杰出的成就与作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