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佩服C罗的自律
这届比赛,C罗的表现给我巨大的精神冲击。不仅因为其人帅、霸气,也不仅因为他可以独中三元。更主要的是,在C罗身上闪耀着一种永不服输且极度自律的精神。
一身漂亮的肌肉,宛如雕塑。难怪他如此自信:33岁的年龄,23岁的身体。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努力,他也早就该考虑退役了。
专注的人最有魅力。记得C罗曾经解释他为何在比赛中总是显得那么严肃,他说要把精力始终用在关注比赛上。这就是C罗,天才和勤奋的完美结合。
球员们在其最好的年龄,在世界杯的舞台上,为球迷带来最美的表演和艺术,创造了经典瞬间——这就够了。(孙喜保)
我是女球迷,比你懂球
世界杯期间,各种“教女生如何看球”的文章铺天盖地。调侃女性不懂球似乎已经成了每届世界杯“场外观众”的一个固定话题。有意思的是,数据显示,今年飞往俄罗斯世界杯现场看球的10万球迷中,女球迷人数多于男球迷。
事实上,懂技战术的,对球星、球队如数家珍的女球迷并不在少数。相反,欣赏某球员的体魄和魅力也是男球迷的自由。因此,女球迷和男球迷并没有本质区别。
体育的魅力在于,不管你是从理性还是感性的角度看待,都可以收获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世界杯怎么看、看什么并不重要,以某种标准区分球迷真伪也没有多少道理。一项运动把世界各国聚集在一起,本就希望它能传递包容和平等的价值观。(曲欣悦)
永不熄灭的那把火
相信大家对揭幕战中,俄罗斯队“返聘”的那个年近39岁的球员伊格纳舍维奇颇有印象,但其身姿显然已经不及小伙子们矫健;相信阿根廷对战冰岛一役中,梅西在场上身兼数职、组织战术,累到多次双手叉腰的情形,可能会在未来若干年内被各国解说员们提及。
30岁是很多球员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再传奇的球星也有体力不支与伤痛缠身的时候。每每此时,电视机前的我,就会关注他们接下来怎么做——替补?松懈?还是拼尽全力?
阿根廷战平冰岛,梅西将球踢向天空的那一刻,或许回答了这个问题——职业球员内心的火,永不熄灭。而这也恰恰成了我乐于每四年当一次伪球迷的原因。(吴迪)
期待惊艳世界的新星
顶级球星汇聚一堂是世界杯的魅力之一。相对于球星们大放异彩,世界杯上不断出现的新人也让球迷们眼前一亮。揭幕战上,俄罗斯最年轻的球员戈洛文一个人参与策划了本队4粒进球,成为小组赛首轮最耀眼的新星。
在世界杯历史上,从来不缺一球成名的故事。1958年,17岁的贝利在决赛中挑过对方后卫,打进球门,这个新星后来被人们称为球王;1998年,18岁的“追风少年”欧文用一个长途奔袭的进球惊艳了整个世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两三届。如果说世界杯依靠汇聚顶级球星吸引世界各地球迷的目光。那么,不断涌现出的新人则是世界杯回赠给球迷的最好礼物。(杜鑫)
在段子里?N瑟一下
作为一个不熬夜的女球迷,每天早上除了刷比赛比分,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观赏因比赛而来的各种段子。揭幕战上,俄罗斯每进一球,普京都双手一摊,被网友戏称为“我们只进5个”,由此也为“段子世界杯”揭了幕。
在生产段子这件事上,人民群众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十万分之一的冰岛人在防守梅西”“沙特球迷伤心地用几百克拉宝石捂住了脸”等金句,俯拾皆是。真正的球迷大概不会因为一场输赢破坏了兴致,足球的最大魅力之一不就在于永远的不确定性吗?所以,输了赢了,在段子里?N瑟一下、自嘲一番,继续享受四年一次的盛宴吧。有世界杯的夏天,总是更快乐一些,不是吗?(罗筱晓)
鸡血世界杯
我是个伪球迷——只在世界杯看球。我的世界杯知识点主要是3个:德国男模队,C罗和梅西。
我周边很多伪球迷们与我惊人一致。一会儿,闺蜜发了一条朋友圈:你今天跑步了吗?你知道德国战车为什么个个拥有男模一般的身材?又一会儿,我妈让我看“31岁的梅西:谁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世界杯期间,伪球迷虽然不知道为啥没有意大利队和荷兰队、怎么解释强队在小组赛纷纷大跌眼镜,但也抱着网传的《伪球迷世界杯干货手册》“啃”个不停,好在聊球中不至于败落得太惨。还有些实在太不爱足球的人士,也要强行从世界杯中吸取一点更外围的人生意义鸡血。
总要找点契机参与生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有印迹地在时光里流转。(罗娟)
踢了不到20分钟,我被换下场
小时候,我很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这主要是受日本动画片《足球小将》的影响。那时每天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机前,哪怕听一听片头曲也是开心的。
周末时,穿着凉鞋,一个干瘪的皮球,一群小伙伴能玩上一整天,乐此不疲。大学时,我一度成了学院足球队的一员,还从自己不多的生活费里挤出几十元钱,买了一套球服、一双球鞋。后来,我以替补队员的身份上场,代表院队踢了一场比赛,不到20分钟,就因连连失误被替换下了。
小时候有许多梦想,但绝大多数都如同那件球服——穿了一次,踉踉跄跄后就再也没有穿起来过,人就长大了。(周有强)
黄佟佟:听《离婚律师》讲“中国式离婚”2014-08-18 |
一家之言:被宠坏的“藏獒”2014-10-28 |
被宠坏的“藏獒”2014-10-28 |
“泄密”遭辞退2015-02-09 |
吴 玲:环卫工有啥“商业秘密”可泄露2015-02-09 |
辛 木:别只在母亲节当“朋友圈孝子”2015-05-12 |
“假肉”包子里,究竟包的是什么2015-11-09 |
王羡古:“少林足球”能拯救中国足球吗?2015-11-12 |
学会“不丢人”就能不再“怕丢人”2016-04-14 |
《遇见王沥川》:平实叙事也能打动人心2016-08-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