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产经观察】为早教掏空腰包,值得吗?
赵昂
//m.auribault.com 2017-09-2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许多城市,大型商场内的标配商铺,已经不只是电影院和各类知名连锁餐饮店,还有各式各样的早教机构。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早教蓝皮书》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可能突破2000亿元。

  早教市场规模扩大的背后,是很多家长为此掏腰包。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的《上海幼儿早期教育(0~6岁)状况调查》显示,有57.1%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儿园以外的早教课程。其中,0~3周岁幼儿有近四成参加过早教课程,4~6周岁孩子有近四分之三参加过。而且家长所报的课程数量不少,近六成的孩子报了至少2门课程。

  那么,孩子们在这些早教班里究竟都在学什么?以0~3岁孩子为例,41.6%上的是拼音、英语、奥数等学科类课程。也就是说,继中学生、小学生之后,幼儿园的孩子也开始上辅导班了。

  但是,这样的辅导班质量不敢恭维。目前,市场上早教机构数目繁多,打着各种所谓“先进育儿理念”兜售高昂课程,家长们往往被这些名词和所谓教学效果所吸引。

  事实上,教育辅导机构的注册门槛很高,获得办学许可并非易事,很多早教机构连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更别说符合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所必需的校舍设施和师资力量了,它们只是以文化、科技等名义进行了工商注册,并无办学资格。

  换言之,多以公司名义存在的早教机构,游离于教育部门的监管之外,而市场监管部门又无教学管理职权,这使得早教机构处于监管盲区,也使得其在教学和经营上存在“钻空子”的可能,如夸大教学效果等。目前,已有早教机构带着已收的学费跑路,而家长索偿无门的新闻见诸报端。

  其实,家长们之所以愿意为各式各样的早教课程买单,是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当下早教机构多引入应试概念,将学科教育起跑线拉至这样的年龄,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成长,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结果。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儿童别说学“ABC”,连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用学。五六岁的儿童只需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并且不是在纸面上,而是“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更不要说3岁孩子学奥数这样的天方夜谭了。

  这是因为,幼儿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过早灌输学科知识,不仅不利用系统培养,反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入学后接受规范化的学科教育。

  当然,这并不是说,早教行业没有存在意义。幼儿园阶段并非义务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可以丰富这一阶段的教育资源供给,使之更加多元化。但是,不论开展何种课程,都应当符合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根据教育部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一阶段的教育“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早教行业予以规范,包括准入条件和授课内容,而早教机构也应当思考,拿奥数题当课程,对家长是有诱惑的,但对孩子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