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媒体报道称, 5月31日,我国第一部地方语言状况的调查报告《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随后,北京市还将打响“保卫北京话”战役,将方言搬进课堂,让方言成为一门课程。
北京话,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有着深刻记忆。不过能够理解北京话、听懂北京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很多北京话成为老人脑海里的记忆。难道这种文化的记忆只能存储到“语言博物馆”里?
北京市语委办选择了拯救,他们将在中小学课堂开设方言课程。北京市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专家直指:这是违背有关规定的,和推广普通话的氛围极不协调。他们还认为,北京是一个文化城市,更是一个国际城市,如果北京人满口都是北京话,如何让别人听得懂?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也需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普通话经过了推广普及之后,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专家们大可不必这么紧张。
并且,重拾北京话实际上是对文化的敬畏。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文化。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发展演变的过程是十分珍贵的。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更好交流,这种决定是对的。只不过推广普通话和记住北京话原本不是矛盾的,两者之间不是天敌,而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就像我们目前推广的英语学习已经很好了,小学课程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可是,并没有因为学习了英语,而影响了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
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没有必要将北京话赶尽杀绝。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市语言部门“保卫北京话”的决定是正确的,让方言走进课堂不失为一种留存、保护语言文化的好措施。
然而,日渐式微的何止是北京话?河南话、河北话、云南话、福建话等各地方的方言何尝不是同病相怜?据一项文化调查显示,目前的地方方言消失的速度相当快,已经有很多方言连语音都采集不到了。鉴于此,一些文化爱好者自费建立了“语言音频博物馆”。我们理应有包容地方方言的大度,学习方言不是为了消灭普通话,而是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想起我们喜欢听的“粤语歌”和“闽粤歌”。这些歌曲就是对方言文化最好的记忆,我们在方言进课堂的时候,能否重拾一些“北京歌”、“河南歌”、“上海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从“保卫北京话”开始,让我们重拾对方言的敬畏。
“公务员子女收到的压岁钱多”折射了什么2014-02-11 |
南京日报:年轻干部尤需扣好“第一粒扣子”2014-05-06 |
燕 农:“乐考”让教育重拾出发的本义2015-01-21 |
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2015-05-10 |
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2015-05-10 |
袁 媛:父亲跪儿子喊爹折射“扶不起”的孝道2015-10-30 |
新闻观察:任性改地名,何处寄乡愁2016-02-05 |
任性改地名,何处寄乡愁2016-02-05 |
即使绝望也要敬畏法律2016-04-08 |
以文化的视角去看待方言保护方有共识2016-06-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