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观看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对李世石九段被一台冰冷的智能机器恣意碾压而心生些许兔死狐悲之感。更多的人恐怕还会在头脑中开这样的小差:如果有一天那些在各方面都已经全面超越人类的机器人碾压的不单是人类的智商而且是我们的肉体,我们人类是否也会像今天坐在阿尔法狗对面的李世石一般束手无策?
其实,人类怀有这样的忧戚并非自今日始——那些富于幻想、多愁善感的文学家、艺术家们在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就已经借助于小说或影视的形式表达出同样的隐忧。比如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于19世纪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以及摄制于上个世纪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终结者》等一系列作品,都从一个侧面传达出人类潜意识中对人工智能这一人类创造出的“最终极有可能毁掉它的创造者的东西”的深深忧虑。
或许有人会说,上述隐忧只不过是那些文学家、艺术家们神经过敏所致,并无多少科学根据。殊不知,今天同样有不少科学家在面对不断发展进步的人工智能技术时也步入了悲观和忧虑者的行列,且言之凿凿。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便是这些“悲观派”中的代表性人物。
霍金因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而难以与人正常交流,正是人工智能系统帮助他推测想要表达的语言词汇,使他打字和发邮件的速度大大提升。霍金表示,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演讲、撰写论文和著书立说,也可以帮助他更方便地与亲人和朋友交流。即便这样,霍金还是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心存疑忌,甚至认为创造“能思考”的机器的努力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他认为,“对完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招致人类历史的终结”,因为“人工智能可能会自发地开始进化,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受限于缓慢的生物进化过程的人类,无法与人工智能相比,最终会被它们所超越。”此言令人不寒而栗!
我们可以推测,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制造出“完全人工智能”的机器,也愿意相信人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控。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可以自发进化”的人工智能机器,在某一天不会因为一个偶然的设计错误或某一次的“逆反心理”而如《弗兰肯斯坦》中的“怪人”那样,给它的“主人”致命一击。
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或许就像火一样,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让你无法舍弃。但是切记,在火不为我们所掌控的时候,它随时可以将我们化为灰烬。人工智能同样如此,如果理性地使用它,它将造福良多;当它脱离了人类的掌控,后果将不堪设想。
别把霍金的担忧仅仅看做是“乌鸦嘴”,科技工作者应当将他的话当做一种告诫、一种警醒,从而理性地、道德地、合法地开发和利用人工智能,千万别让忧语成谶言!
盘点:2010年十大焦点评论2010-12-27 |
丁永勋:科学发展须破解“华英鸭”式纠结2011-09-21 |
汤嘉琛:商业化时代的“爱情买卖”2012-11-06 |
南方日报:“资源诅咒”与木棉产业2010-03-04 |
人民日报:创业星火正燎原2015-05-04 |
南方日报:“资源诅咒”与木棉产业2010-03-04 |
张田勘:机器人杀人?你想多了2015-07-07 |
李 易:智能机器人≠人类终结者2015-07-31 |
“一带一路”国家要风险共担2015-09-14 |
毛建国: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2015-10-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