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刘淑强
//m.auribault.com 2017-12-12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11月30日,新华社播发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6月2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通稿。这篇文章首次提出并阐述了“红船精神”。文章指出:“‘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政权,从此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最简单明了的生活现象,中国先哲则从中悟出了深刻的哲理。《荀子·哀公》记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孔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哀公说自己“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因此不知道什么是“危”,于是孔子说了这些话。孔子比喻,君上就是船,百姓就是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倾覆淹没。作为各级统治者、执政者,如果这样想,则时时刻刻都会有危机感,如此则真的遇到了危险也能平安度过,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孔子的这些话也见于《孔子家语·五仪解》,这里的记载文字略有出入,只有最后一句有微小差别,作“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意思是用“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去思考,就是真的“思危”,就真的懂得了关于“危”的道理了。

  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尸佼,他的著作《尸子》卷下记载了孔子问弟子子夏“君之为君”的问题,意思是:作为执政者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为政方式呢?子夏说:“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对于子夏的回答,孔子非常满意,孔子感叹地说“汝知之矣”,称赞子夏了解执政的本质是什么了。在孔子、子夏看来,百姓就如同水,执政者就如同鱼,鱼离开水不行,而水没有鱼也依然是水。孔子办私学,培养学生成为君子,成为社会的管理者,子夏对从政问题的深刻认识,让孔子感到欣慰。这里的“鱼水之喻”与“舟水之喻”道理一致,也是说民心对于统治者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劝说为政者“善修国政”。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宝贵的治国经验可资借鉴。例如唐太宗君臣从隋朝覆亡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的本质,透彻理解“载舟覆舟”的辩证思想,从而成就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也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唐朝初期,宰相魏征屡次谏言,他就明确说:“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初君臣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的洗礼,深深了解人民力量的伟大,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因此在谈到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对于“载舟覆舟”多次引用发挥,对自己进行诫勉。

  既然人民就像水一样,无论鱼儿还是舟船,都不可离开了水。《尸子》说“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强调了民心对于治国理政的极端重要性。在这方面,中国历代的论述十分丰富,例如《尚书》中记夏朝初年的大禹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春秋谷梁传》说“民者,君之本也”;《孟子》则尖锐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史记》则说“王者以民人为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和顺,民情感奋,舟船就能扬帆远航;民心不振,民怨沸腾,再大的船也可能倾覆在汹涌的浪涛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以“载舟覆舟”为喻,说“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可谓明确生动,用心良苦,发人深省。

  如何避免倾覆的危险,《荀子》中给出了明确答案。在引用“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接着谆谆开导说:“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统治者要安荣显名,使得水能平稳载舟,就应该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荀子认为,这些对统治者来说,都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长治久安之策。

  仁政爱民是儒家的政治主张,施行仁政就要“为政以德”。孔子说“政者,正也”,为政者修养自身,才能以自身的“正”引领天下的“正”,才能“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认为“民事不可缓也”,所以他提倡重民本,施仁政,“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仁者无敌,所以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解百姓所难,则“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红船精神”与古人所强调的仁政爱民思想正相契合。他强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鞭策共产党人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载着红船的意愿,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精髓,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最高从政道德,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尺。

(系曲阜师范大学研究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