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中非经济合作前景更加光明
王洪一
//m.auribault.com 2017-11-17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更多

  11月16日,第五届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在京开幕。近年来,中非关系不断升级,中非经济合作发展迅猛。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呼唤中非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

  当前,中非经济合作模式正由贸易和承包工程逐渐扩展到产能、投资、技术、金融、服务等合作领域,工业化合作成为趋势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领域。作为中非工业化合作的现实载体和系统集成,产业园的合作模式代表着发展新趋势。

  中国在非洲建设产业园经过了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产业园开始涌现。2009年,中非各界成立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并设立常设机构,大大促进了中非工业化合作和产业园的发展,大型企业加入非洲产业园建设的浪潮。2015年中非论坛成果显著,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当前,产业园建设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从规模、层级、社会影响上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中非产业园合作方兴未艾的原因有4点:

  首先,产业园建设符合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大势。随着国际合作和彼此关系的紧密性增强,不同经济体会出现专业化产业分工。非洲各国扮演的资源出口国角色,已经不符合当前国际生产关系的需求。产业园建设,利于提升非洲工业化水平,利于非洲原材料生产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粗加工制成品和初级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

  其次,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是“经济合理性”支配下的产业转移。随着中国产业升级进程的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从中国转移一部分到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相比而言,非洲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是资本和劳动两种资源优化匹配效率最高的地区。因此,在商务部公布的前两批境外经贸合作区名单的19个项目中,非洲国家占据了7个。日前,赞比亚建材工业园、吉布提自贸区又被纳入名单。

  第三,产业园是内外需求导致的必然结果。全球工业化发展的规律证明,产业链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型结合,能最有效地释放和提升生产力,而产业园能形成产业聚合效应,是历史验证的行之有效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对非洲发展有益。

  第四,非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产业园区合作模式符合发展需要。非洲大陆资源丰富,符合原料指向型工业的发展;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众多,适合发展市场指向型产业;非洲享受发达国家免关税和免赔额待遇,适合发展出口指向型产业。从世界各国建设产业园的发展历程来看,非洲甚至早于一些亚洲和拉美国家。当前,非洲制定了《2063年议程》和工业化目标,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

  目前,中国在非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达30多个,建设中的产业园70多个,每年为非洲创造600亿美元的工业产值,占非洲工业总产值的12%。当前中非产能合作的巨大需求还没有充分释放,中非共建产业园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信息室主任、副研究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