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不要让商业机构主导
付小为
//m.auribault.com
2017-05-27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一段山西朔州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集体痛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这段时长3分多钟的视频内,一名男子正以略带哭腔的语调歌颂母亲,教育学生学会忍受母亲发脾气,做一个感恩的人。
这场感恩教育的演讲者为欧阳维建,他的公司“已经实行了教育产业化”,而本次感恩教育活动的策划,包括主持人、摄像、照相,都来自商业团队。学校称这次活动不是商业行为,但不可否认,这场所谓的感恩教育已经全权由商业机构主导。
已有媒体报道,许多感恩教育的背后都有商业机构的影子。比如一个叫做“聚智堂名师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在全国众多学校开展了这类感恩教育,旗下的“一横”老师被冠以“史上最感人的感恩教育演讲”的主讲人。学校邀请这些商业机构,不排除变相输送商业利益的行为,即便真的是为了探索品德教育,由商业机构包办的做法也断不可取。
这些从事教育培训、讲座、咨询的商业教育机构,长期研究相应的语言艺术、集体心理学,在制造具有感染力的现场、调动集体情绪上掌握了一定套路。这就是说,由它们包办的所谓感恩教育,成为对人情绪宣泄规律的一种利用,其初衷就不可能是教化育人。传统美德也好,亲情伦理也好,通过教育探索进行新的尝试当然可以,但这种教育本质上不是一种培训,心灵塑造不可能成为一种“培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舆论对这些感恩教育通常持批评态度,指责这是洗脑营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场所。教书育人,包含在一系列的学校生活中,有知识的讲授,有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各种无形的熏陶。品德教育,关乎心灵塑造、人格培养,是真正的“育人”工作,严格来说,是国民教育关键的一部分。企业可以服务外包,业务可以拆分重组,但人的精神是完整的,对人的精神培养是学校不可分割的任务。
编辑:张苇柠
光明日报:高考加分新政应体现公正导向2014-05-28 |
想一想百姓要什么不要什么2014-06-03 |
王 地:师德·职德·人生课2014-09-11 |
新京报:剩余高考加分项也应改革监督机制2014-12-18 |
张嘉容:干部培训时为何需要不断提醒2015-01-29 |
人民日报:“三位一体”彰显司法改革逻辑 2015-04-13 |
钱桂林:孩子让座遭责骂,如此教育枉为人母2015-08-04 |
高考加分“瘦身”仍需努力2016-03-28 |
学生做公益暑假的“新玩法”2016-07-21 |
素质教育不是“十项全能”2016-08-26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