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文物保护不能“按图索骥”
戴荣里
//m.auribault.com 2017-04-19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有江苏南京的文保志愿者向媒体爆料称“淳化有座民国碉堡,周围在施工,已经被渣土掩埋了”。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江宁淳化是重要的外围阵地。媒体将志愿者反映的情况转给江宁区淳化街道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这座碉堡“不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确认的不可移动文物之列”。

  根据文物法,对列入保护名录的各级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政府部门会依据属地化管理定期巡查。未能进入文保名录的遗址遗迹就会缺少系统保护。由此可见,文物部门对文物的保护是以“按图索骥”的原则进行的,随之产生的遗憾就是,一些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就此成为建设的牺牲品,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其历史意义也湮没了。

  在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文物中,有些记录着历史上的瞬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志愿者希望南京现存的碉堡、炮台等各类抗战遗迹得到系统地保护。令人遗憾的是,南京曾有的500多座民国工事,现在所存不到五分之一了。仅存的工事虽然不能系统地呈现民众抗战的历史,但是能展现中国军人的铁血意志,可以更好地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刻警醒民众,传递抗战精神。

  文物承载了历史,以其可见性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厚重,是教育后人、铭记历史的最好载体。在建设与保护的纠葛中,各级政府明确历史文物的保护等级是明智之举,但我们也要看到,面对发展带来的巨大改变,面对稀有的土地资源,文物保护特别是那些未被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的保护工作遭遇巨大挑战。对此,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需要行动。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但土地开发不等于一切推倒重来。一座拥有历史传统、文化气蕴的城市,才能称其为名城。与其在历史文物消失之后重建、新修,不如对现有文物加以保护利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对那些未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也要充分认识到它们的现实价值与历史价值,在系统设计和规划中,可以将这些文物融入规划建设体系,使它们成为教育民众的人文景观。

  历史不容忘记,文物是历史记忆的最好载体。面对不可再生的文物,慎对它们是城市管理者、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座城市都有其发展的规划与节奏,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珍惜文物,保护、开发、利用文物应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那些未被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城市管理者尤其要加以重视,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与普查,而不是一拆了之、一埋就完。

  文物保护的憾事不胜枚举,城市管理者当引以为戒。

(作者:戴荣里 系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