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改革落实,一把手必须在状态
李洪兴
//m.auribault.com 2017-03-27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全面深化改革是抓出来的、干出来的,是一级压一级落实出来的

  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已然3年多,夯基垒台和立柱架梁的工作成效显著,从上到下对改革落实的期待愈发强烈。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一把手在状态,改革才能在场,随着“施工高峰期”全面到来,主要领导必须进入改革落地的工地,激发基层改革活力,将顶层设计转化成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不久前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专家列出了很多改革遇到的困难。比如,实践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谁来协调?落实改革设计的细化方案谁来定?改革如果需要付出一定代价谁来拍板?说来说去,很多都离不开一把手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于主要领导来说,思路、调研、推进、落实都要抓到手上,判断具体事项要有改革担当,要亲自做好实化细化工作,还要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缺少谋划改革的“全视角”、没有担当责任的“铁肩膀”、拿不住具体落实的“绣花针”,抑或是学不会“弹钢琴”的改革艺术,就很可能游离于具体改革之外。

  这样的要求,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本身的特点。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艰巨事业,决不是上面定好文件照章批转就能完成,也不可能有一种顶层设计穷尽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媒体报道过“改革落实无限循环”的例子:某地方落实一个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的改革文件,题目居然用了三四个转发,从省里一直转到最基层。改革不是“N次方文件”,如果都把任务当球踢,以表面文章代替具体落实,那么耽误的是中央的改革安排,伤害的是基层的积极性。

  现实中,种种负责人“离线”现象,常常是阻碍改革落实的症结所在。老百姓说,有些一把手其实是“三只手”,甩手当掌柜、挥手作动员、背手徒等待。还有些领导干部患上“担当困难症”,对已经看准的事儿不拍板、对“烫手的山芋”不接手、对存风险的事情“踢皮球”。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改革落实问题,关键在于“一把手抓”和“抓一把手”。全面深化改革是直接面对问题、面对任务、面对挑战的,从来没有“离场改革”能够成功。实际上,在老百姓眼里,“改革千难万难,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难”,主要负责同志是改革发力的“关键少数”,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

  “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一把手有没有改革动力、改革智慧、改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革成效。反过来讲,因为在场,改革才能更顺畅,让“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合力用在正方向。改革的航船行进至此,中国人需要更清新的畅快呼吸、更稳定的民生保障、更公正的社会环境、更开放的世界格局、更从容的“出去看看”、更出彩的人生机会,而这需要少一些文件中的落实、印章里的转发,多一些“撸起袖子”的一把手。说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抓出来的、干出来的,是一级压一级落实出来的。

  回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矢志改革的一大批领导干部,有过很多如蹲在市场看菜价、追着专家问方案、转到后院看生计、扎在农村做调研的经历。“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涉及13亿多人民美好生活的改革从来不是轻松的,置身于其中的一把手们,其职责从来就是具体的、现实的。最重要的改革者不是别人,就是身处领导岗位的你们。以在场的姿态服务于改革发展、服务于民生改善,才能始终听到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前进律动。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