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炉火纯青的技艺锤炼中,高级技工们不仅可实现自我价值,更为奔腾向前的创新时代注入动力
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但不少企业却“抱着水缸喊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技工,更缺高级技工,“设备易得、技工难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日前,人社部召开会议,要求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如何补齐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短板、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必须面对的课题。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无论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高级技工都不可或缺。企业的痛点正是改革的发力点,培养高级技工也需要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完善激励机制,为“中国工匠”的涌现埋下伏笔。
这样一个对比耐人寻味:读技校花费少、好就业,但是“选高校、弃技校”仍是不少家长的共同选择。这说明,在人们的价值排序中,技工教育仍然是相较于学历教育的次优选择。在高校招生的筛选机制下,那些高分考生大都被高校“收割”,考不上大学的学子,退而求其次,才不得不选择读技校。事实上,通过技工教育同样可以成人成才,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生活与人生成功。在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颇有魅力,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高级技工能够更好分享国家发展的机会。可以说,培养高级技工,需要让高级技工有更多的回报、更高的认可、更好的预期。
职业院校,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在高级技工的成长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承担着相应责任。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早在很多年前,培养高级技工的呼声就不绝于耳,到今天为什么还处于总体不足的状态?一项调研表明,从校门到厂门,技校毕业生不可能一下子成长为熟练技工、高级技工;培养一名高级技工,往往需要历经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淬炼,企业需要耐心更需要投入。问题是,高级技工如果展翅高飞、另择良枝怎么办?一些发达国家为留住高级技工,实行终身雇佣制,有的还推行学徒制。我们未必要完全克隆别国做法,但为增加培养力度、减少企业顾虑,政府部门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并在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全链条进行机制改革。
两年前,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热播,那些在车间里的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让不少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火箭“心脏”的焊接人高凤林,他在0.16毫米宽度的焊点上,创造出神奇的“火花艺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从业30多年,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每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背后,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比如忍受着“铁屑飞下来烫到脸上就烫到一个泡”的痛苦。一部纪录片说明,高级技工的获得感,不仅应该体现为物质待遇,更应该体现在社会尊重上。少一些“好听点叫工匠,客气点叫蓝领”的偏见和戏谑,高级技工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社会也才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激发出更多工匠精神。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在炉火纯青的技艺锤炼中,高级技工们不仅可实现自我价值,更为奔腾向前的创新时代注入动力。拆掉技工培养的隔离墙,打破高级技工成长的天花板,当高级技工在自主创新中发挥更多创造力,驶上快车道的中国制造,就能不断升级为中国智造,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