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让“组织关系”铁起来
易国祥
//m.auribault.com 2016-10-31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最近播出的央视特别节目《榜样》有这样一组对话,主持人问来自湖北五峰县的罗官章老人:“乡亲们都跟着你干活,为什么乡亲们这么信任你?”老人脱口而出:“我组织关系应在人大常委会,我把党组织关系转到村里,这是我回到他们中间去了。”

  从乡村走出来的罗官章,在县人大机关退休后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脱贫攻坚之路,成为全国优秀党员和脱贫致富典型。从对话看出,组织关系在党群关系中有分量、很管用,这似乎是久远的记忆,却也是当下难得的亮点。

  战争年代,作为一名党员,不论走到哪里,最要紧的是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有了这层关系,组织上就会委以重任,党员就有了依靠,奋斗就有了方向,人民群众就会放心地跟着走。这种特有的联系方式,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年,都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与改革的正能量。一名党员到一个新的地方,组织关系如果悬着就寝食不安绝非夸张。组织关系在党内就是一张通行证,一份责任书;你被确认的党员身份就是一张名片,一盏明灯。

  一位街道党工委书记不久前反映,为了落实上级关于缴纳党费的规定,发现社区支部所属的部分党员长期失联,“寻找党员”成了一道难题。虽然党章对于党员流动的组织关系作了明确规定,但现状是:体制内的党员退休后,一般不希望把组织关系转出,将关系转出,如是被动的,就很难融入基层支部;如是主动的,不乏有人是不想再受约束。还有流动党员组织关系长期不落地,成了“隐形党员”,逃避党员义务和责任。有些老党员因此脱离了组织监管,最终晚节不保,违纪违法。

  老人罗官章人到哪关系到哪,关系到哪就生根开花,关键是不忘初心。《榜样》推出的另一个党员苗振水,作为军队师职退休干部,他出任家乡河南固始县驻京农民工党工委书记后,为在京务工的800名农民党员建起若干支部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既支持他们劳动致富,又帮助他们做一名好党员,让他们尝到了有组织的甜头。他以对党报恩和反哺乡亲的感情,用管理服务流动党员的工作方式和品牌成果,真实诠释了“组织关系”是党员最铁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也不例外。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